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希望陕西能够通过立法,使茶产业走向法治化轨道,进而确保茶产业得到健康、高质量、可持续地发展。”1月16日晚8点,《法治日报》记者见到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张为国时,他正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自己第二天的发言材料。

茶产业是陕西重要的特色农业之一。今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25年工作安排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升苹果、猕猴桃、茶叶、食用菌等产业竞争力,新增1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家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省政府工作报告从九个方面做了精准部署,体现了系统化、科学化的特点。加强茶产业全链条的体系化建设,发挥禀赋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发展陕茶的精准把脉。”张为国说。

作为一名从事茶产业工作的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十余年来,张为国一直围绕推动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我先后三次与省级主要领导面对面汇报关于加大陕南三个地区茶产业综合投入的建议,希望陕西能够把陕南的茶产业像陕北的苹果一样来抓,把茶产业的发展作为秦巴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从而形成北有苹果、南有绿茶的陕西农业特色经济产业格局。”这也是张为国在2013年省两会时提交的建议——《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对陕南秦巴山区三个地市的茶产业综合投入》。

问及该建议的办理情况,张为国说:“当时这个建议得到了省上的重视,相关部门和专家还来到汉中、安康、商洛产茶地区进行了深入调研。”

2014年8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进一步提升全省茶产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我来自基层,深耕基层,关注基层秦巴山区农民更多一些。”张为国表示,陕南的绿色循环经济,主要特色就是绿茶,形成了汉中仙毫、紫阳富硒茶、商南泉茗茶等品牌,山区农民通过茶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于是,2020年,张为国提交了《关于推动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振兴支柱产业的建议》,再次建议陕西省加大对汉中、安康、商洛陕南三市茶产业的综合投入,做大做强茶产业,打造千亿级茶产业工程。

“2023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大家对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更有信心了。”张为国表示。

2024年的陕西省两会上,张为国提交了《关于加大陕西绿茶品牌提升的建议》,呼吁通过提升绿茶品牌,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据张为国介绍,目前汉中、安康、商洛三市茶园面积约300万亩,总产量近15万吨,综合产值约900亿元。茶产业因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已成为陕南山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陕西产茶地域也从过去的4个地区扩展到了现在的6个地区。

陕西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在张为国看来,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陕南茶叶规模化、标准化作业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陕西茶产业在延长产业链、市场推广、品牌宣传等方面还需要发力。

为此,从2024年4月开始,张为国与多位省人大代表花了半年时间赴贵州、福建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并多次往返于汉中、安康、商洛、咸阳地区,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收集的意见形成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并在陕西省人大专题会议上进行了汇报。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立法对产业的促进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建议省人大通过立法对市场主体行为以及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加工,尤其是创新服务的标准化方面进行规范,促进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张为国说。

在今年的陕西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张为国继续为陕西茶产业鼓与呼,一方面推动用立法形式保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建议通过茶文化“五进”工作(即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深入挖掘和展示陕西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公众对茶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增强陕西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茶产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