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陆娟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长三角腹地,嘉兴南湖畔,一场以“共治”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正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作为红船起航地的守护者,浙江省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区分局以知识产权保护共治中心为枢纽,创新构建“打防服治”一体化保护体系,不仅筑牢了创新发展的法治屏障,更以知识产权保护的“南湖模式”为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坐落于南湖新区的嘉兴市知识产权保护共治中心,一棵枝繁叶茂的“共治树”格外引人注目,象征着多方力量共同为知识产权保护撑起一片蓝天。这里整合了公安、市场监管、法院等12个部门力量,引入企业、律所、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源,形成“宣防、服务、调解、查处、治理”五大功能闭环。
“过去维权要跑多个部门,现在‘一站式’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果麦文化负责人感慨道。2023年3月,南湖公安侦破果麦文化有限公司出版的《曹操》被大量盗版印刷销售案件,查扣侵权复制品成品72万册。案件的侦破,成功推动了这家国内头部出版企业子公司落户南湖,并创新“破获一案、引进一企、带动一链”的法治引商模式,带动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等产业集群发展,生动诠释了“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守护共同富裕源头活水”的理念。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企业创新发展。去年,中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嘉兴市南湖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感谢南湖公安为我们企业侦破案件,公安机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让我们非常安心,良好的营商环境也让我们在嘉兴投资更有信心。”在签约仪式上,株洲钻石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袁广连连道谢,并为南湖公安送上锦旗。随着360集团、株洲钻石等企业相继落户南湖,南湖新区“基金小镇+数字湾区”的创新生态圈日渐成型。
“没想到买本书也能参与共治!”4月2日,在共治中心互动体验区,居民王女士通过版权知识答题兑换了南湖菱画文创品。这种“守护人积分制”已吸引3800余名群众参与,构建起“全民共治”的防护网络。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关乎企业发展,更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在共治中心的假冒伪劣展区,查获的伪劣猛火灶、假酒假药等涉案物品触目惊心。2023年9月,南湖公安“知产警官”在某百货商店走访时获得该线索,随后,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开展联合突击检查,抓获嫌疑人16名,捣毁制售伪劣猛火灶窝点11处,消除了一批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隐患。
“你们企业的健康指数有点低,所以会显示黄色预警……”4月7日,南湖区公安分局“知产警官”陈倪在为辖区某高新技术企业“体检”后,提出了防范建议。作为“知产警官”,陈倪会定期上门走访企业,给出针对性的“体检报告”和整改建议,指导企业提升应对内部、外部侵权行为的信息感知能力。
南湖公安针对风险企业,开展分级分类建档,实施“一企一策”,通过走访勘查、驻点监控、定期监测、出具风险提示书等,对风险隐患做到早介入、早发现、早处置。截至目前,已帮助113家企业排查整改风险漏洞296个,受到测评企业广泛好评。
“多破案不如少发案,通过‘小切口、硬举措’,实现对商业秘密侵权泄密风险的早介入、早发现、早处置,有助于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事后打击向事前预防转变,从源头上指导企业完善和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措施,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南湖区公安分局经济犯罪与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大队教导员朱利鹏说。
面对微短剧等新兴业态的版权保护难题,南湖公安率先搭建“版权风险预警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创作全流程存证,通过大数据模型实时监测侵权线索。目前,该平台已预警风险132次,协助企业下架侵权链接2800余条,为企业挽回损失超500万元。
“知识产权保护是共同富裕的‘隐形基础设施’。”南湖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毛文哲表示,通过构建“刑事打击+产业治理+民生服务”的共治体系,既守护了企业的“创新火种”,又保障了群众的“安全饭碗”,更培育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雨林”。
发表评论
2025-04-15 01:53:07回复
2025-04-15 01:03:35回复
2025-04-15 08:31:48回复
2025-04-15 01:41:05回复
2025-04-15 02:16:04回复
2025-04-15 05:06:14回复
2025-04-15 11:13:54回复
2025-04-15 01:05:58回复
2025-04-15 02:30:01回复
2025-04-15 12:42:46回复
2025-04-15 09:14:57回复
2025-04-15 00:59:51回复
2025-04-15 06:16:03回复
2025-04-15 06:16:55回复
2025-04-15 11:05:26回复
2025-04-15 04:18: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