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瑾雯 周仕兴
“老莫哥,留下吧”“留下吧,老莫哥”……
村民们口中的“老莫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驻村第一书记莫日发。今年将退休的他,再次被乡亲们盛情挽留。而这样的场景,在2019年、2021年、2023年的每一次驻村任期结束之际,都曾出现。
村民为何如此舍不得莫日发?这源于他“我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誓言。2015年,各地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作为军转干部,时任桂林银行安全保卫部经理的莫日发,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成为桂林首批驻村第一书记的一员。
“那天下着雨,道路泥泞,车还没到村口就被困住了,多亏村民们帮忙,我才顺利到达村子。”回想起驻村报到的第一天,莫日发记忆犹新。
白竹村位于高寒山区,地势险峻,常年云雾萦绕,当地村民自称是“生活在云层中的人”。面对村子里道路不通、饮水困难、产业匮乏等各种现实难题,莫日发没有退缩,多方积极奔走。
要想富,先修路。莫日发往返县城,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10年间争取到1000多万元资金,硬是在陡峭山壁上凿出6条通村公路,硬化道路40多公里。“过去卖头猪得4个人抬下山,现在货车直接开到家门口。”村民唐祖荣感慨。
在莫日发的争取下,村里通了自来水,解决了215户村民的饮水难题,还装上了460盏路灯点亮山乡,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相继落成,白竹村村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改善了,如何让村民持续增收?莫日发提出“银行+商户+合作社+脱贫户”的联动模式,依托桂林银行的金融支持,引入企业订单,激活合作社动能。
“种了一辈子田,没想到米能卖到500块一袋!”脱贫户盘光恩捧着紫金米,言语里透着兴奋。
2016年,莫日发在调研中发现,当地传统紫金米品质很好,但销路不畅。为此,桂林银行推出“订单农业”,由银行牵线食品企业保底收购,合作社统一种植标准。2023年,莫日发更带着紫金米登上直播间,4万公斤紫金米很快被抢购一空。
“莫书记,按您教的法子,我家节瓜亩产是之前的3倍!”村民杨土林拉着莫日发到地里看丰收。通过“银行提供贷款+合作社技术指导+商户包销”链条,白竹村的节瓜、东山土猪迅速打开了市场。
白竹村山地居多,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有限,为了进一步开发白竹村的潜力,莫日发瞄上了村子北面深山中的水库移民村梨子坪,那里有一片海拔700米以上的茂密杉树林,这可是得天独厚的灵芝种植场地。不过,由于没有种植经验且启动资金投入较多,村民们对新兴产业犹豫不决。
“亏了算我的!”莫日发自掏腰包1.5万元支持党员盘有文试种灵芝。结果,8亩灵芝净赚11万元,带动全村种植250亩。如今,白竹村的灵芝通过合作社直供药企,成为“一村一品”招牌。
2023年,为进一步促进脱贫户、监测户增收,莫日发倡议群众以资金、劳动力、土地等形式入股紫米合作社,户均年增收8000余元。2024年1月10日,莫日发为71户脱贫户发放了54.8万元分红“大礼包”。
从金融输血到产业造血,从闭塞山乡到电商热土,莫日发用切实行动诠释了第一书记的担当。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5日 04版)
发表评论
2025-04-16 02:27:01回复
2025-04-16 06:05:26回复
2025-04-16 05:21:32回复
2025-04-16 05:00:11回复
2025-04-16 10:04:47回复
2025-04-16 10:54:24回复
2025-04-16 06:54:58回复
2025-04-16 10:56:28回复
2025-04-16 09:36:26回复
2025-04-16 12:52:22回复
2025-04-16 07:46:49回复
2025-04-16 06:36: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