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张冲

“企业寻求法律帮助,我们将想方设法办好。”这是2023年9月,黑龙江省大庆市正式挂牌成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法律服务中心时,市司法局局长姜世兴面向社会作出的承诺。

大庆市现有民营企业5.6万家,其中规上企业576家。为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发展预期、提振投资信心,按照大庆市委、市政府部署,市司法局牵头,创新建成以“1”个中心统筹调度,律师、公证、仲裁、调解、司法鉴定、法律援助“6”个服务团队共同发力,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2”个监督团队协同,对接法、检“2”院高频联动的“1622”新模式。大庆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法律服务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该市以“赋能+减负+发展”为核心的一体化法律服务保障平台正式上线。

广泛收集法律需求

3月12日至13日,大庆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法律服务中心联合市委社会工作部、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营商局等部门相继走进市经开区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新兴领域企业“研敲门行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政策宣讲等形式,精准把握企业需求,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赋能会员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大庆市司法局进一步加强与市委社会工作部、市营商局、市工商联等重要涉企部门的工作对接,实现业务联动、资源共享,将265家商会、行业协会及规上企业作为会员,纳入长期服务规划目标。不断加强线上线下平台建设,通过电话沟通、专题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行业协会、商会、企业的法律需求及相关建议。

2024年1月,大庆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法律服务中心开发“码上有法”便民利企小程序,专门开设“网络留言”“助企维权”“咨询服务”“法检预约”等多个专栏,公示服务民企案件数据,实现线上法律风险防控指引、法律服务手册、合同示范文本、投诉申请、行政复议申请等“扫码即得”。“码上有法”小程序的浏览量超万次,搭建了民营企业获取政策动态和反馈诉求的“直通车”,解决了困扰已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创新模式开展服务

2024年7月,大庆市肇源县某谷物加工公司的两名工作人员来到该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法律服务中心,申请办理证据保全公证。据了解,该公司购买的水稻种子存在问题,导致稻穗生长情况不佳,其合作的大批农户面临收成大量减产的风险。随着农作物一天天的生长,企业和农户面临损失的进一步扩大,企业和农户心急如焚,需专业机构立即介入,对种子质量进行鉴定,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寻求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中心立即组织法律服务团精干力量,派遣公证员、律师等一行4人赶往肇源县,对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关于水稻田垄行宽、每穴基本苗、地块各点次每穴植株数等关键证据的测量鉴定过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保全工作,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获得了在场农户的连连称赞。

大庆市司法局副局长丛鹏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为把中心建实、做实,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市司法局集成律师、公证、仲裁、调解、司法鉴定、法律援助6类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采用专员派驻、部门协助、律师轮驻、专业机构常驻方式,通过中心“一窗受理、后台分流”模式开展服务。

自成立以来,大庆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法律服务中心共接待民营企业法律咨询1617人次,办理涉企公证968件、涉企司法鉴定60件。

积极开展“法治体检”

“多亏了‘法治体检’活动,帮企业重回正轨。”今年1月,大庆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24年末,该企业因复杂的合同纠纷与混乱的财务管理陷入困境,焦急万分时来到大庆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法律服务中心求助。

中心受理后派出律师服务团队入驻企业,迅速展开全面“法治体检”。审核过往签订的200多份合同中,发现知识产权侵权、财务账目瑕疵、劳动合同风险等50多项法律风险漏洞。律师服务团队凭借专业知识与精准策略,成功帮助企业纠正问题、规避风险,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让企业重焕生机。

中心专员王怀进告诉记者,自大庆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法律服务中心成立后,已对101家民营企业开展免费“法治体检”,涉及房产建筑、物业商贸、金融教育、化工生产、数字科技等各个领域。共发放调查问卷3000余份,审阅各类合同1663份,梳理509个法律风险点,举办座谈会89场次,开展普法宣传讲座57场次,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与此同时,大庆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法律服务中心在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大庆市美食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民营企业分别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点”114个,设立复议便民服务点110个。通过一系列“法治良方”,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