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慧

随着年底各大网络平台的大促活动不断加码,快递业的旺季再次来临。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以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连续三年突破1000亿件,正以“小”包裹之力拉动消费市场,推动“大”经济。

然而,快递包装上附载的用户个人信息,以及对用户个人信息采集、存储、使用环节中存在的不当行为,均可能造成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泄露,并构成数据安全隐患。此前有媒体报道,只需要付费并提供一个手机号,就可以看到手机号关联的所有快递详细信息。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通过如此简单的渠道被泄露、贩卖,极易引起社会公众的不安和恐慌,也不利于快递行业持续向好发展。

只有充分调查快递个人信息泄露的环节、原因,堵住疏漏点,防患于未然;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法律规定,严惩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让违法者承担法律责任,多方合力形成安全防线,才能真正实现数据安全。

通过相关案件可以看出,快递用户个人信息泄露,除了数据库遭到外部攻击以外,内部人员“监守自盗”也是当下数据泄露的重要环节。相关行业企业对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存在漏洞,对个人信息采集、存储、使用比较随意,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致使通过一个手机号就能“收割”公民隐私。

良法善治,对于快递行业出现的个人信息保护短板,亟须相关法规制度的“强约束”。对此,交通运输部发布《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使用、倒卖快递运单,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委托其他企业处理用户个人信息的,应当事前进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并对受托企业处理个人信息的活动进行监督,不免除自身对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承担的责任。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24年初发布《快递服务》《快递循环包装箱》等五项国家标准,其中新版《快递服务》系列国家标准(GB/T 27917—2023)增加了快递用户个人信息采集、存储、使用中的数据安全要求。

相关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手段、措施,并健全信息销毁机制,提高快递员的法律意识,做好信息安全网,防范因管理疏漏造成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侵害消费者信息、隐私,影响企业声誉。

同时,个人信息保护还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作,需要多方协同配合、形成合力。相关部门要加强外部监管,深入调查不法分子获得公民个人隐私的手段和环节,对存在管理漏洞的相关行业企业进行督促整改。对个人信息买卖、提供个人隐私查询服务的机构和个人,依法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予以严惩。

对于个人而言,公民个人应提高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手段的敏感度,对个人信息的使用、让渡保持高度警觉。在发现信息被泄露时,及时举报、及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数据安全、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是快递服务行业发展的底线,要坚决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行为“零容忍”,从内部自律、外部合力监管、个人谨慎让渡等方面形成安全信息网,关键时刻敢于亮剑、重拳出击,以雷霆之举形成高压震慑态势,才能形成个人信息保护的向好态势。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