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张慧琳 张俊

“救人虽然有风险,但在关键时刻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拉别人一把。”这是河南省洛阳监狱退休民警任中信的口头禅。

任中信曾纵身跳进刺骨冰水中,拼死救出轻生女子;曾带领8名搜救队员跳入淤泥没腰的水渠内,分组冒死营救两名为打捞书包而落水的14岁学生……2024年12月30日,他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我打小在洛阳市的洛河边长大,8岁学会游泳。”任中信说,他萌生利用游泳这项技能帮助他人的想法是在14岁。那年夏天,他到洛河游泳,刚走到河边,看到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在水里挣扎,就毫不犹豫地跳下去将人救出。自此,他在心里埋下了立志救人的种子。

2005年2月,任中信从当地媒体报道中看到一则消息,有个人掉进洛河后,因河水冰冷,目击者不敢下水施救,救援人员赶到后,人已失去生命体征。他在深感惋惜的同时,也萌生了成立民间救援公益组织的念头。很快,他联合部分冬泳爱好者发起成立一支水上义务搜救队,自费参加公益搜救。

最初,由于设备简陋,任中信和队友为了救人不惜冒险,甚至签下“生死状”——义务搜救,一旦救援过程中出现个人事故,不求赔偿,不连累队友。

2011年冬天,一个小孩在洛河不慎跌入冰窟窿,结冰的河面给搜救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时间不等人。”到达现场的任中信,迅速找来一艘小艇,用铁锹、竹竿作为破冰工具,奋力破开冰层,把孩子拉上了小艇。

任中信回忆说:“当时,我还没来得及看清孩子长啥样子,就赶紧往岸上拉。突然,拉小艇的绳索经不起冰块的摩擦,断掉了。”为了在最短时间将绳索重新系在小艇上,他在冰面上一点一点地爬,手冻得生疼,“咔啪咔啪”的声音不绝于耳。冒着随时掉入冰窟的危险,他咬紧牙关继续向前爬行,终于把绳索牢牢地系在小艇上,为抢救生命赢得了时间。

任中信是水上义务搜救技术最全面、水性最好、威信最高的老教练,大伙儿称他为“全能教练”。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游泳爱好者加入了搜救队。近20年来,他带领队员们劈波斩浪、出生入死,实施应急救援近千次,成功救助水上遇险者300余人。

近几年,水上义务搜救队要求参与搜救的队员以年轻人为主,年龄大的队员主要做好保障工作,不再参加搜救。任中信笑着说:“其实,我们这些老家伙经验很丰富,会量力而行的。”他除了参与日常的水上训练,还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我从事水域救援工作后才发现,溺水事件属于高发事件,尤其是在夏天。未成年人发生溺水,多是在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溺水者多为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农村孩子。父母忙着打工,没时间看管孩子,加上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等因素,才导致悲剧发生。”任中信说,为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事故,每年暑假之前,他就和队友们走进校园,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通过精心制作的水上安全课程,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展板等向广大师生讲解典型案例、救援知识,增强师生们的安全意识。

近年来,任中信和队友们先后对大中小学生、外来务工人员、河流周边群众开展水上安全知识讲座400余场次,覆盖45万余人次。

“听了任爷爷的水上安全课,我学会了自救。”今年13岁的明明回忆说,2022年10月,他在洛河边玩耍时不慎落水,虽然不会游泳,但及时运用在学校学过的防溺水知识,立即调整姿势,仰躺在水面,保持呼吸,最后被成功营救上岸。

“近几年未成年人溺水事故少了很多,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防溺水意识增强了。”任中信说,“我还想再干10年,把志愿服务活动做下去。希望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好群众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