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木樨地主

  就在刚刚,我听说,近期央行针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迅速而严肃的查处,重拳出击,第一批处罚名单已经出来了,预计很快就要向社会公布。

谁说只约谈不动手?第一批名单来了…………  第1张

  地主目前有两个靠谱信息。

  1,第一批有三家机构上榜,一家中西部的农商行、一家货币经纪公司、一家东部沿海的期货公司,单家罚款金额都在1000万以上(为防止不必要的麻烦,图中具体的公司名称已做马赛克处理)。被处罚的原因主要是扰乱市场价格、利益输送、出借账户、规避监管、内控缺失等。据说甚至已经完成了听证程序,速度非常之快,这次处罚的特点是,进场快、取证实、处罚重。

  2,第二批也已经在路上,取证已接近完成,包含了农商行、信托等资管机构。

  还有一个额外信息,除了罚款,一些涉嫌犯罪的线索,已经移交公安部。

  我个人判断,此次调查和处罚,和央行上周集中约谈部分激进加仓国债期货的机构的行动,具有高度相关性。

  背景就不多赘述了。12月以来,债市一直处于一种极致的逼空行情,10年期国债和30年期国债利率快速下行,连续突破1.7%、2%等整数关口,用“势如破竹”来形容一点不为过。针对不少机构激进高杠杆做多的行为,上周,央行在总行、分行层面已经对这些机构进行了集中约谈。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曾说,客观来看,近期国债利率下行有其合理性,因为经济面复苏缓慢、“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的明确定调,叠加可供投资资产供给量少、年末保险等机构抢配等因素。不能说,机构出于正常的配置和交易而买国债就有罪,就是看空经济,一些媒体、机构从业人员这种博眼球给人随意“扣帽子”,挑拨对立的做法是要唾弃的。

  央行也明确说,对于金融机构正常合理的交易需求,央行不会进行干涉。结合上周约谈的内容,可以看出,央行的态度是,机构不是不可以买国债,利率不是不可以下行,但要风险可控,不要煽动情绪,一拥而上。短期内下行如此之快,如此之剧烈,这里面有文章,或者说,有坏人,事出反常必有妖。

  从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近期市场机构高度一致性做多的行为怕是已经对金融稳定构成了威胁,尤其是一些机构用极致的杠杆和满仓买入长久期债的行为,一旦利率反转或者有大的扰动,带来的市场波动和连锁反应,将是极具破坏性的,所谓无数微观的正确性往往将逐渐导致宏观的不审慎、不确定性,这种危害是巨大的。远到日本当年国债利率快速反弹,债市血流成河,近到美国硅谷银行的例子,无一不是机构极致性押注低利率、配置长久期导致的。所以,央行今年已经数次提示,大量机构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

  然而,不少机构戏称,每次央行喊话都是“倒车接人”的机会,并且屡试不爽。上周三,央妈谈话的新闻出来后,国债利率曾短暂冲高,但周四、周五两天又收复失地,甚至再创新低。一些机构将央妈风险提示的话完全抛之脑后,并不断嘲讽。这种心情吧,可以理解,毕竟,在资本市场,谁能赚到钱,谁就有话语权。但非要在场面上和监管对着干就大可不必了,要是监管都不提示风险,顺着你赚钱,那要监管何用。

  所以,既然喊话不管用,那就只能来查一查,看看部分机构到底有没有问题了,是不是真的那么阳光可爱、那么正大光明了。这次真要查出问题来,对于很多交易团队,估计不仅是年终奖取消那么简单了,怕是职业生涯真的要画上句号了。

  对于国债利率,我还是上篇文章的观点,有几句话想说。

  如果你是合规的机构,那你要想一想,目前长债收益率都已经低于银行负债成本了,当前的这个价位是不是早就已经充分反应了经济、宽松货币政策的定价预期,已经全面进入了交易情绪、内卷博弈的阶段了?还有持续快速单边大幅下行的可能吗?还有多少大段收益能吃?和风险匹配吗?要把明年的收益也在今年全部吃光吗?如果因为政策等因素,利率、债市出现大幅波动,你目前的杠杆率、仓位和久期的配置,能让你全身而退吗?

谁说只约谈不动手?第一批名单来了…………  第2张

  如果你是在这波债券牛市中兴风作浪,搞价格干预、利益输送、违规代持等黑活来增厚收益,赚得盆满钵满的机构或人员,那我一方面敬你艺高人胆大,自愧不如,这市场,能赚大钱就是最大的本事。另一方面也的确无话可说,好自为之吧,文章标题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不查,都是巴菲特。一查,全是徐翔。

谁说只约谈不动手?第一批名单来了…………  第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