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余纪昕 上海报道
12月13日上午,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破2.0%大关,一度低至1.9975%。这是继12月2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破2.0%整数关口后,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的又一关键新阶段节点。
13日早间债券银行间二级市场开盘急速走强,气势如虹。截至发稿时,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11收益率继续突破1.8%,来到1.77%的位置窄幅波动。
有专业人士分析称,今日这番“轻松突破”实属意料之内。
12月12日晚间公布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有分析人士指出,继9日的政治局会议将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从“稳健”调为“适度宽松”之后,中央经济工作进一步阐述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因而债券市场的乐观情绪进一步释放。
机构配置力量上,银行依旧“一马当先”,配债力度依旧;基金、保险亦在买入,净卖出方则为券商。
记者注意到,债市延续“狂热”,引发了债券从业者的忧思。
相比这些天“上车”了债基、固收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们的“狂欢”,他们既担忧交易盘上,随利差急剧收窄,未来收益率回调的波动风险在不断加大。同时也表示,配置盘上持有至到期的票息收入已来到了相当的低位,持有收益要覆盖资金成本的压力甚为明显;作为参考,被视为债券投资资金成本下限的OMO在1.5%。
一位债券投资经理感慨,“比起一时的市场过热表现,我们自然更希望明年投资收益来的长长久久”。
值得关注的是,市场近期流传两则“小作文”,带动了债市加速走强。内容包括:
“一是部分银行收到通知,银行投资公募基金免税是以2024年底规模为基准,所以四季度公募基金加大买入力量,做大2024年底的基数;
二是2025年开始,银行表内投资债券的额度不得超过2024年底,以此推动银行更加积极的放贷而不是买债券,因此银行也在加大配置力量,将2024年底表内债券投资的基数做大。”
针对此消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3日向多位机构人士进行求证。
多位大行、股份行、华东城商行、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否认了上述两则市场传闻,均表示暂未收到相关通知。
观察近期扰动因素,供给面上,近期地方债密集发行落地对债市配置机构承接能力上造成的冲击值得注意。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自12月11日北京市财政局公告拟于12月18日发行2024年第十一批地方债,其中北京市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三十八期)(四十期)(四十二期)募资用途为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总额47亿元,将于12月18日招标,12月19日开始计息。至此,今年2万亿元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额度的分配情况全部揭晓。
用于置换隐债的地方债大规模发行供给冲击下,30年期(30Y)国债与10年期(10Y)国债利差是否会持续走阔?
西部证券此前在研报中指出,预计本轮用于化债的地方债期限可能较长。超长债供给预期对30Y和10Y国债利差影响更大,如2020年上半年、2024年二季度在供给规模或期限确定前利差显著走阔,而落地后反而收窄。总体来看,市场通常提前交易供给冲击,实际落地后反而走出利空出尽行情。
后续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机构怎么看?
中信证券固收团队曾表示,2025年利率或经历波折,但利率中枢仍将下行。随着全年政策基调确定以及政府债券逐步发行,以降准降息为代表的货币宽松操作将陆续推出,叠加高基数和外需走弱导致的经济增长回落,配置资金逐步入场,10年期国债利率料将重回趋势性下行,最低点或接近1.6%~1.8%区间,新一轮增量政策有望出台并推动经济在年末二次回升,10年期国债或从2025年三季度开始转为震荡或小幅回升。
发表评论
2024-12-13 23:29:31回复
2024-12-13 21:31:46回复
2024-12-13 21:49: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