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陈书玉
10月8日以来,港股市场持续震荡下行,投资港股的ETF表现不佳。
Wind数据显示,今年年初至10月8日,港股市场经历两轮上涨,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实现了超过20%的增长,在全球市场中表现突出。然而,在10月初大涨之后,港股市场便开始了震荡下跌。
10月8日至11月27日,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分别跌去15.91%和19.18%。在此期间,投资港股的70余只跨境ETF,超九成产品收益率为负,仅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银华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ETF、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收益为正,收益率分别为12.78%、0.71%、0.12%,回撤幅度较大的是多只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ETF和恒生互联网科技ETF,下跌均超10%。
对于港股市场四季度以来的调整,中金公司认为,一是因为港股对外部扰动更敏感;二是外资的情绪变化也比国内投资者更剧烈,在9月底至10月初的反弹中,海外被动(个人居多)与交易型资金(对冲基金为主)是主力,但更具投机性,相反更重要的主动长线资金流入较少,且更多是为了避免跑输而非主动加仓。近期回调过程中,海外资金再度流出,尤其是主动资金流出更多。
中金公司认为,配置层面,在整体震荡格局假设下,建议重点关注三类行业:一是行业自身供给和政策环境充分出清的板块,如果还有边际需求改善效果会更好,例如互联网等部分消费服务、家电、纺服、电子等。二是政策支持方向,如以旧换新下的家电、汽车,以及自主科技领域的计算机、半导体等产业;三是稳定回报方向,如国企高分红。
展望后市,交银施罗德基金判断,随着港股分子分母端持续边际改善,预计未来长期走势可能仍然以向上为主,这主要是基于:
分子端,宏观经济企稳,港股主要公司基本面扎实。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以及已出台的存量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景气水平继续回升向好,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0.2%和50.8%,比前一月上升0.3、0.2和0.4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以上,四季度宏观经济或将迎来持续复苏。在公司层面,各大互联网公司财报公布的数据显示,整体基本面扎实。
分母端,估值进一步下探空间较为有限。中美贸易未来或将继续磋商,海内外市场对此已有共识,港股市场也已部分定价。当前恒指在20000点附近,对应9.3倍市盈率、均值以下接近1倍标准差,低于2018年美国挑起贸易战时的估值水平。2018年恒指在30000点附近,对应12.1倍市盈率、均值以上1倍标准差。目前,横向对比海外主要股指估值,港股估值水平也处于低位,估值进一步调整空间有限。
此外,与2018年不同,当前美国通胀水平仍然高于美联储的目标水平,特朗普政府在竞选时喊出的大幅加征关税即便真的实施,或也会分批缓慢落地。目前海外大选结果落地,风险资产不确定性降低。随着海外主要央行持续降息,港股分母端约束边际转宽松的趋势没有改变。
对于具体的投资细分方向,中庚港股通价值基金基金经理孙潇认为,可以沿着供给和需求两条主线自下而上挖掘投资机会。需求侧的投资机会来源于政策支撑下的需求回暖,这类企业表现出了较强的成长属性。供给侧的机会来源于具有供给刚性特征的企业,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较小。看好的行业包括:
一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可以分别从需求侧和股东回报两个角度来看。需求端,诸如电商、本地生活服务和游戏公司,将直接受益于经济政策出台后内需企稳。这些互联网公司随着自身盈利和现金流改善,将拓展新业务的资金拿去给股东分红或者实施回购,因此被视为高股息标的。
二是格局清晰的平台型公司,竞争壁垒大幅加强。在经历了资本扩张和泡沫之后,整个行业竞争收缩,公司的现金流和利润均已改善。前期已经建立起深厚壁垒的公司,其优势在这个过程中被加强。
三是医药公司。关注一些既有传统管线提供稳定现金流,又有创新药业务作为未来盈利增长点的医药公司。医药股的核心逻辑主要围绕稳定的需求和出海两点展开,且现金流稳定的企业能够为其未来的成长提供很好的弹性。
发表评论
2024-12-02 13:30:07回复
2024-12-02 20:11:52回复
2024-12-02 15:07:29回复
2024-12-02 13:42:33回复
2024-12-02 14:20:10回复
2024-12-02 20:12:05回复
2024-12-02 15:43:22回复
2024-12-02 12:57:07回复
2024-12-02 19:31: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