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日前,冰岛雷克雅内斯半岛火山再次喷发,这是其自2023年3月开始新一轮喷发活动以来的第11次喷发。冰岛气象局监测数据显示,本次火山喷发形成的岩浆长度约11公里,为此当地警方已经疏散了格林达维克镇以及冰岛著名旅游胜地“蓝湖”等地的居民及游客。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部,靠近北极圈,全境11.6%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作为全球地质活动最活跃地区之一,这里分布着33个活火山系统,这种特殊的地质构造引发学界关注:近日频繁的火山活动能否改变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的走向与趋势?对当地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火山喷发确实能够带来地面气温降低,但是很难扭转全球气候变暖和冰川融化的趋势。”灾害天气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华表示,历史上确实有多个案例显示火山喷发会导致气温变低,如:1783年冰岛的拉基火山喷发导致欧洲1783年至1784年冬季气候异常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喷发,次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约0.4℃至0.7℃。这种降温机制源于火山喷发会将大量的二氧化硫、硫化氢和水汽等物质输送至平流层,一周后形成硫酸盐气溶胶,这种具有散射性的气溶胶可以反射太阳辐射,起到“阳伞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要实现显著的气候影响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张华及其团队通过将坦博拉、皮纳图博等大型火山进行对比,对汤加火山爆发的气候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只有在火山喷发释放百万吨级以上的硫化物并输送到平流层时,才能在其后的一到三年内对全球有明显的降温效果。因此,即使冰岛火山喷发剧烈,也很难彻底缓解冰川融化等趋势。张华还强调,如果火山喷发强度不足,其喷发出的硫化物无法抵达平流层,则无法实现降温效果。

  此次冰岛火山喷发,会对冰岛及周边地区产生何种影响?张华指出,这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方面,喷发过程释放的巨量地下热能会显著改变局地热力结构,可能引发局地冰川加速消融并导致突发性洪水灾害;另一方面,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和硫化物等污染物质会停留在对流层内,对当地的空气污染造成影响;同时,这些喷发物质也会通过大气环流过程对下游地区的空气污染、农业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造成一定影响,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在不利因素。

  更重要的是,火山活动对现代交通网络的冲击尤为显著。以2010年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火山喷发为例,其产生的火山灰导致欧洲航空部门关闭欧洲空域长达5天,造成约10万架次航班停飞,数百万旅客受到影响。这种航空风险源于火山灰颗粒对飞机发动机的致命性损害。

  此外,张华强调,从目前释放的信息来看,此次冰岛火山喷发的强度尚未达到直接影响我国的程度,但若有大型火山爆发,其影响范围可能波及我国。当地表温度因火山活动发生显著波动时,气溶胶粒子与温室气体将共同干扰气候系统的稳定性,有可能导致我国干旱、暴雨、冷害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