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孝清
□ 本报通讯员 刘志坚
辖区拥有高等院校11所(不含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师生11万余人,师生人数占全市人口的将近一半,高校和学生数量在全省排名第二……江西九江共青城市地处鄱阳湖畔,昌九高速公路、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省内众多高校前来落户办学。
为确保校方满意、师生安全、家长放心,近年来,共青城市公安局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新“校地融合”模式,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高校安全管理之路。
协同治理“共同体”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全校师生有6000余人。为加强校园治安管理,推动平安校园建设,早在2016年5月,共青城市公安局就主动与学院对接,联合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义务巡逻队——“乐巡队”。
共青城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乐巡队”由辖区派出所指导、学院保卫处牵头,招募学院内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优秀班干部组成,配合民警和保卫处干部对校园周边进行经常性巡逻防控。“乐巡队”成立后,有效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对在校学生进行了生动的法治宣传。
目前,这一做法已逐步推广到全市各所高校,参与过“乐巡队”的学生数超过千人。
法治宣传“新讲堂”
“民警进校宣讲反电诈知识,特别是讲到那些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真实案例,让大家更加明白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2月25日,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春季开学的第一天,学院保卫处副处长苏游与同学们一起听完共青城市公安局“青锋宣讲队”开学第一课后如此感慨。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是最早在共青城办学的高校。为加强对学院学生的安全知识宣传,2010年,共青城市公安局成立了“五警宣讲团”,成员以市公安局政治处工作人员为主,兼具治安、交管、禁毒、反诈等警种的民辅警,不定期进入全市学校、社区、厂矿、企业开展各类安全宣传。
2023年8月,在“五警宣讲团”的基础上,共青城市公安局组建了“青锋宣讲队”,宣讲队成员来自全局不同警种、不同岗位,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的形式讲解校园安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禁毒、交通安全等方面知识。
据统计,“青锋宣讲队”自成立以来,已入校开展宣讲30多场次,受众6万余人。
校园防控“生态圈”
为加强高校与警方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信息沟通互联,2024年10月17日,经过共青城市公安局和各高校管理层的多次磋商、协调,全市11所在办高等院校共同组建了江西省首个高等学校保卫联盟。此举破除了公安机关被动管理、高校被动应付的校警隔阂,打破了各高校隔墙相望、各自为战的固有校园安全管理模式。
保卫联盟组建后,共青城市公安局与高校密切协作配合,紧扣保障高校治安平稳的职责主线,统筹各高校的安全管理团队、高校志警队伍等力量,组建高校互助应急救援队,做到“一校有事、各校相助”。
“以前因学生之间矛盾引发的校际矛盾,在联盟成立后,因信息沟通快捷、处置及时,再也没有发生过。”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有关负责人说。
如今,共青城各高校以联盟为桥梁,很好地促进了校地、校警、校校合作,构建了问题联治、工作联动、责任共担、风险共处的一体化预防体系,有助于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高校新格局。
民生服务“综合体”
“没想到在校门口就可以办理驾驶员自助体检,真是太方便了。”近日,走出青春不夜城服务站,大学生赵亿维依然处于兴奋之中。
据了解,为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2024年3月27日,共青城市成立九江首家高校服务站。服务站提供政策推送、岗位推介、权益保障、事项办理等“一站式”服务,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服务站内设置自助打印、失物招领、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特色窗口,涵盖33项便民服务,包括户籍、交管、医疗等各类业务,实现由“学生四处跑腿”到“部门协同办理”工作模式的转变,高效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及其他公共就业服务,并拓宽人才工作部门、人社就业创业服务机构与高校之间的服务渠道,努力打通校园到职场“最后一公里”。目前,共青城市校园周边“15分钟便民服务圈”已逐步形成。
发表评论
2025-04-15 21:29:56回复
2025-04-15 18:08:58回复
2025-04-15 19:06:59回复
2025-04-15 15:40:47回复
2025-04-15 18:37:46回复
2025-04-15 14:35:33回复
2025-04-15 17:11:50回复
2025-04-15 15:30:42回复
2025-04-15 12:27:13回复
2025-04-15 21:27:33回复
2025-04-15 16:50:50回复
2025-04-15 16:32:10回复
2025-04-15 11:45:2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