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特约评论员 赵精武

在2025年2月21日,中央网信办联合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精心打造的法治宣传品牌“全国网络普法行”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在此次启动仪式上,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王崧,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胡卫列,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网信委副主任卢雍政出席活动并致辞。

在数字经济时代,依法治网、依法管网、依法办网已经成为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基本路径。网络空间从来都不是法外之地,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网络空间治理离不开法治观念和法治体系的有力支撑。在治理实践中,虚假网络信息泛滥、网络暴力信息侵犯他人权益、个人信息窃取与泄露等问题严重影响到网络空间的稳定秩序和良好生态,而法治理念和法治体系是根除这些“病灶”的良药。

此次活动立足于网络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创新性地设置了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的网络普法专项活动,如短视频(AI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网络普法青少年小剧场、法律知识竞答活动等。这些新型网络普法活动不仅有助于在网络空间高效普及法律知识,让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深植于人民群众心田,还贴合贵州人民生活和民族特色,让法治“接地气”和“润民心”。此次活动对于网络普法和普好网络法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走新又“走心”的网络普法活动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接受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传统的观念中,普法活动似乎大多是专家讲座、法治传单散发等活动形式;时今日,AI虚拟主播“法小筑”为23万网友实时解答劳动纠纷、苗族银饰匠人吴水根放下錾刻工具,点开手机里的“苗侗普法”直播短视频,向学徒讲解合同条款等情形已经寻常可见。在数字引擎的加持下,贵州的普法活动让枯燥的法律条件“生动”起来,普法活动从“大水漫灌”转向了“精准滴灌”,法治观念和法治知识真正走进了人民群众的心中。

另一方面,具有贵州特色的网络普法也彰显了新时代网络普法与城市发展的密切相关。贵州网络普法的实践特色表现为“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网络普法工作矩阵”,依托地方特色商业街区、人民公园、“村超”“村BA”现场等进行改造升级,让群众沉浸式、近距离接触法治教育,实现“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的普法效果。这也说明网络普法的形式从来都不是单一化的,践行“普法跟着网民走”的核心理念,才能最大化提升网络普法的工作质量。

面向近年来人民群众所热切关注的网络法治问题,此次活动还重点宣介包括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在内的网络法治知识。借由“E法黔行”的特色品牌、网络法治研究智库、专业人才队伍等优势,将“法言法语”的网络法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的“网言网语”。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法治理念将进一步深入人心,网络空间的法治化水平将不断提升,一个更加清朗、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将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