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铁川 (河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礼记·月令》全名为《礼记·月令第六》,是两汉人杂凑撰集的一部儒家书。内容分为“孟春之月”“仲春之月”“季春之月”“孟夏之月”“仲夏之月”“季夏之月”“年中祭祀”“孟秋之月”“仲秋之月”“季秋之月”“孟冬之月”“仲冬之月”“季冬之月”共13篇。月令是上古的一种文章体裁,按照一年12个月的时令,记述政府应该实施的各种政令、法令等措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法令与春夏秋冬四时间关联的认识,可以看到“天人合一”、环境保护等观念对一年四季法制的影响。

春季的第一个月:在这个月,天子命令大臣发布如下褒扬赏赐的命令:褒扬好人好事,周济贫乏困穷家庭;天子要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自耕耘藉田,以示农业重要;朝廷要命令祭祀山林川泽的牺牲祭品不要用雌的,以利于动物的繁殖;禁止砍伐树木,不要毁坏鸟巢,不要杀死幼兽、胎兽、刚出生的动物、初飞的小鸟,不要捕杀小兽,不要掏取鸟卵;不要举兵征伐。否则,若在这个月实施夏季才能实施的政令,将有风雨不按时到来,草木早落,惊恐祸事出现。若在这个月实施了秋季才能实施的政令,则有瘟疫、旋风暴雨、藜莠丛生等祸事出现。若在这个月实施了冬季才能实施的政令,就有洪水泛滥、霜雪大至、头番的种子无法播下的祸事出现。

春季的第二个月:这个月生物刚刚开始萌芽。司法之官要减少拘捕的囚徒,除去其脚镣手铐,也不可拷问,并停止诉讼;要警告天下万民,“将要打雷了,大家的举止必须检点,不然会生下残缺不全的小孩,而且父母亦将遭灾”;不可用干河川、湖泊之水,不可用渔网在陂池中捞鱼,也不可用火来焚烧山林。否则,若在这个月实施夏季才能实施的政令,则火气太大,干旱、热浪早来,植物发生病虫害。若在这个月实施秋季才能实施的政令,则大水灾、寒气就会突然袭来,敌人侵犯边境。若在这个月实施冬季才能实施的政令,则阳气抵不住阴气,麦子不会结穗,引起饥荒,民众互相掠夺。

春季的第三个月:天子要命令主管官吏开仓廪赈济穷人;勉励诸侯礼遇有贤能的人;命令看管田野山林的官吏禁止砍伐桑柘树木;命令各种工匠“一切应按照制造程序,不得投机取巧,并且不可徒具美观讨人欢喜”。否则,若在这个月发布夏季才发布的政令,民众多有疾疫,天不下雨,农作物颗粒无收。若在这个月发布秋季才发布的政令,就会天气多有阴沉,淫雨提前到来,兵革战事在各地并起。若在这个月发布冬季才发布的政令,就会寒气发作,草木萧条,社会恐慌。

夏季的第一个月:天子要进封诸侯以爵位土地,引进贤德善良并选择魁梧高大的人,依其爵位授以俸禄;大凡应处以轻微体罚的或罪行情节不太严重的以及短期拘留的犯人,这个月判决后要皆给予释放;这个月所有生物都在继续生长增高,不可有毁坏的行为,亦不要砍伐大树。否则,若在这个月施行秋季的政令,就会使淫雨频来,五谷不能生长。若在这个月施行冬季的政令,就会使草木提前枯萎,大水发生,冲毁城郭。若在这个月施行春季的政令,就会使蝗虫成灾,风暴袭来,草木不结果实。

夏季的第二个月:重囚要给予缓刑,为其增加食品;百官也各静谋所事,毋动刑罚。若在这个月施行秋季的政令,则草木零落,果实早熟,民众为时疫所伤害。若在这个月施行冬季的政令,则天下雨雹,冻坏田里谷物,道路不通,盗贼横行。若在这个月施行春季的政令,则五谷不能按时成熟,各种害虫发作,导致饥荒。

夏季的第三个月:这个月是树木长得最茂盛的时候,要命令官员前往林区巡查,不许有盗采滥伐的事情发生,不可会合诸侯或兴兵动众。若在这个月施行春令,则谷实散落,境内多患风寒咳嗽,民众多迁徙流散。

秋季的第一个月:要命令司法官吏研修法制,修缮牢狱,置备镣铐,禁止奸邪,慎察罪恶,及时拘捕犯人;命令治狱官吏检查受刑后有创伤、折断的囚犯;判决刑讼,必须正直公平;杀戮有罪,要严格定刑;不要封诸侯、设立大官。

秋季的第二个月:要命令司狱之官重申戒令,使属下之人谨慎用刑,或斩或杀,必求至当,不可使有丝毫枉曲;倘有枉曲不当之处,司法者就要反坐其罪;应该宽减关口的稽查与市廛的租税,招徕各地的商人和旅客。

秋季的第三个月:这个月要加紧处理刑狱,不要留下有罪之人。要收缴不适当的俸禄和不适当的供养。

冬季的第一个月:要命令百工之长呈验工作成绩,陈列祭器,考察其样式法度,不准以淫巧讨好在上者的欢心,必以功夫细致为佳。制作的器物都刻着工匠的姓名,用以考验其真功夫。如果成绩不合,必处以应得之罪,而追究其责任;要命令主管湖泊的官吏水虞和渔师收取水泉池泽的赋税,不可侵害民众利益而使民众抱怨天子,如有这样的官吏,就要论罪,不能赦免。

冬季的第二个月:这个月农众如有不加收藏积聚的谷物和有马牛牲畜放在外面时,就任人取获,不加追究。山林薮泽中有可以收获的蔬菜果实,可以田猎的禽兽,主管山林的官吏就要指引民众收获猎取,如有互相侵犯争夺的,就要治罪不赦;罢免无事的官吏,去除无用的器具。要关闭宫阙和门闾,修筑牢狱,用以顺助天地封闭收藏的气势。

冬季的第三个月:到了这个月,日月星辰都运行了一周匝,一年的日数即将告终,然后就是新年的开始。不使农民有劳役,天子和公卿大夫要整饬国家的法典,讨论四时的政纲,使能适合来年的运用。

由上可知,《礼记·月令》的编撰者认为春天、夏天的施政要突出奖赏、促进动植物的繁殖等,秋天、冬天的施政要突出刑罚,给百姓带来一些实惠。一年十二个月的政令举措基本上是围绕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而展开的。这种施政理念一是根源于农业社会的自然崇拜的影响,二是与士人企图让施政活动尽量客观化、减少天子施政随意性的努力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