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吉锋
中国的传统节日里,过年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年关将至,劳碌了一年的乡亲们,都会趁着赶年集的机会,置办年货,采购物品,欢天喜地过大年。
上世纪80年代,我出生在沂蒙山区一个小山村。那个年代的农村,没有大型的商场和超市,村里的小卖部仅能满足油盐酱醋、针头线脑之类的日常家用。所以,过年的采购都是到集市上,集市品种丰富,样式齐全,选择面大,价格也实惠。
集市是有日子的,今天在这个村,明天到那个庄,后天又换一个。集市的名称也以所在的村庄来命名,以我们村为例,可以赶的集市就有上庄集、涝坡集、道托集、高桥集和小店子集等。基本上过五六天就会转一轮,循环往复。比较特殊的是除夕上午,“天下集”,就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了,附近的几个集市同时开张,满足人们年底最后的采购需求。
集市的地点也有讲究,首先得有足够大的场地,放得下人、车辆和摊位。或者选择乡镇公路的两边,方便出行。此外,集市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间隔,足以照顾到周边的村庄。一个普通的集市,基本都会有蔬菜摊、水果摊、衣服鞋帽摊、肉摊、鱼摊、干果摊、食品摊、鞭炮摊和剃头摊等等,摊位的摆放也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方便大家“货比三家”。有些摊位摆在水泥板搭起的柜台上,有些则找个尼龙袋子或者麻袋铺在地上,相对简陋一些。
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前后,是年集最繁忙的时候。因为临近春节,所以人特别多。一家几口,扶老携幼,用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来形容并不为过。碰到亲戚朋友等认识的人,都会停下来打个招呼,拉上一会儿呱。小孩子怕羞,躲在父母的身后,叫声婶子大娘。特别是去赶姥娘家的集市,会见到很多妗子(舅妈)和舅舅,都要停下来说上一会儿话,因此母亲在那个集赶的时间也最长。赶年集也是一场大聚会,毕竟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和电话,通讯也不是很发达,人与人的联系交往更多是靠走动,因此赶年集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见相聚的机会。
那个年代的人们生活虽然还不富裕,但是为了过年,都不会太吝啬,都想大大方方地过个年,平时舍不得花的钱都会花起来。“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虽然一年到头,饭桌上很难见到荤腥,但是过年割猪肉是必不可少的物品,割上七八斤肥瘦适中的猪肉,用来炸丸子,包饺子。除了祭祀,也给一家老小打打牙祭,改善下生活。鱼也要买上两条,“年年有余”,图个好彩头。称上几斤瓜子和糖果,用来招待客人。买点苹果、橘子等水果,寓意着“平平安安”。买上几身新衣服,一家老小,穿得喜气洋洋,一年有奔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鞭炮也是必买的物件,在中国,没有什么比鞭炮更能烘托年的气氛了。那个年代的春联都是自己裁自己写的,所以根据自家门口的数量,计算买几张写春联用的“大红纸”。剃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赶在年前,一定要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幼时的我,坐在板凳上,脖子上围着一块大的白色围巾,把自己整个都罩起来,感受着剃头师傅的推子在自己的头顶游走,“嘎达嘎达”的声响,时不时在耳边响起。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我在一年一年的赶年集中长大,再后来,离开了生养自己的家乡,升学求职、工作打拼、成家立业。虽然远隔千里,但是赶年集的点点滴滴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那种赶年集的感觉也让我倍感亲切、温暖和踏实。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
发表评论
2025-01-27 07:53:25回复
2025-01-27 10:40:51回复
2025-01-27 10:52:56回复
2025-01-27 07:24:35回复
2025-01-27 07:07:14回复
2025-01-27 04:19:26回复
2025-01-27 03:33:39回复
2025-01-27 13:19:42回复
2025-01-27 05:58:57回复
2025-01-27 05:04:50回复
2025-01-27 10:48:56回复
2025-01-27 09:28:02回复
2025-01-27 02:52: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