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家梁

□ 本报见习记者 胡特旗

□ 本报通讯员 李思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见警率、管事率和警情处置等越来越高的期盼,贵州省六盘水公安深入践行“派出所主防”实战化改革要求,实行“社会面巡防勤务改革”,科学推进全市中心城区网格化布警暨特巡警队伍建设,将之前由派出所为主的接处警模式调整为以特巡警力量为主的接处警模式,让街面警情处置更加高效规范,让派出所有更多精力回归“主防”一线,切实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努力为辖区群众带来更高质量的安全。

2024年11月全面启动改革以来,各网格覆盖区域内刑事和治安警情、案件实现双下降,其中,刑事警情同比下降64.4%、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2.6%,特别是“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涉街面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35.56%;网格覆盖的派出所治安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53.49%,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82.5%。

筑牢平安防线

充分考量辖区面积、人口密度、治安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六盘水公安以道路为界,打破派出所辖区管辖边界,将全市中心城区划分为19个网格,所有网格区域内由特巡警全天候驻守,接受情报指挥中心调度,按照快速反应机制要求,做到“特巡警+派出所”叠加巡防“双保险”、警情处置不排队,快速规范处置,实现中心城区警情高发区域网格警力全覆盖。与此同时,在人流集中、治安状况复杂的区域配套网格建立街面警务站,屯警街面、动中备勤,让平安防线离群众“更近一步”。

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公安局新广场警务站,每日的工作以8点半的集合点名拉开序幕,在响亮的应答声中,网格警队伍迅速整理好装备,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巡逻防控和接处警工作中。

目前,六盘水各中心城区网格内接处警平均时长已缩短至5分钟以内,最快出警时长仅需30秒。

深耕“社区警务”

为深耕“社区警务”,做实基层社会治理,六盘水市公安局制定出台了相关工作机制,进一步厘清了网格警与派出所之间案事件办理边界及工作职责清单,明确了网格内警情由网格警全量首接,通过网格警以最小作战单元、最优力量承接街面巡处的核心任务,将特巡警原本的“接处转”变为“接处办”,让过去的“警情运输队”成为如今的“移动派出所”。

截至目前,全市中心城区网格接处警情已近11000起,其中由网格警自行“消化”的警情超70%。

“过去,我们派出所的民警常常因为警情过多而分身乏术,无法全身心地投入社区工作。现在,有了网格警的力量支持和全量警情首接负责制度的保障,我们的工作压力明显减轻,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解决社区的实际问题。”谈及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六盘水盘州市公安局亦资派出所教导员冉海霞颇有感触。

警力跟着警情走

为确保网格警力能够高效运作、有的放矢、形成闭环,通过规范重塑全市公安机关融合通讯体系,确定全市统一的警力定位设备标准,真正实现警力“一张图展示”、可视化扁平化指挥调度。情报指挥部门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进一步完善指挥调度体系,充分利用“警力上图”,动态分析研判治安形势,真正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最大限度将警力投放到重点部位和重点时段。

在六盘水最火热的“网红夜市”川心小区,大量本地美食集聚,每当夜幕降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然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些矛盾纠纷也随之而来,醉酒闹事、打架斗殴成为繁荣夜经济中最不和谐的音符。为守护好这片“人间烟火气”,辖区网格警按照“潮汐式”布警要求,持续加大夜间巡逻盘查密度和街面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真正让“警灯亮起来、警力动起来”。

2024年11月1日凌晨,网格六组在川心小区夜市周边巡逻时发现,一名醉酒男子手持一把长约30公分的杀猪刀在道路上游走,行为异常。民警迅速上前将该男子控制,成功夺下其手中利刃,及时排除了可能危害群众安全的风险隐患。

“现在半夜三更也能看见警察在巡逻,让我们这些做夜市生意的人真的很有安全感!”在川心小区经营夜市摊点的杨老板感叹道。

截至目前,全市网格警共出动巡逻防控警力12700余人次,盘查人员5200余人、车辆2300余辆,救助服务群众2800余人,找回走失儿童50余人,抓获在逃人员两人。

提高专业技能

面对复杂多变、瞬息而至的街面突发警情,市县两级特巡警同步组建政治可靠、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装备精良的特战突击队、反恐突击队、无人机团队等多支精锐队伍,并按照“集中备勤、统一训练、战训合一”的要求,开展专业技能的学习应用,确保特巡警队伍技战术达到“专、精”水平。

“在推进社会面巡防勤务改革工作中,我们不断优化网格警‘接处办’工作模式,坚持做到‘快速到达、有效控制、规范办理’,全方位提升社会面巡防与接处警的反应速度、处置能力。”钟山区副区长、公安局长邱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