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近期,有市场传言称,央行正联合证监会与中金所着手彻查国债期货存在的违规交易和涉嫌操纵国债期货的违规行为,同时要求中金所配合提高国债期货交易保证金及手续费,意图为国债期货资金炒作降温。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上述消息并不属实,系债市众多“小作文”之一,更不存在“央行要求中金所配合提高国债期货交易保证金及手续费”的情况,交易所对各品种的交易行为一直都是从严监管的。

1月13日,国债期货收盘涨跌互现,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涨0.24%报119.95,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9%报109.00,5年期主力合约跌0.09%报106.32,2年期主力合约跌0.07%报102.72。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多数上行,1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11收益率上行2.75bp至1.6450%,3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006收益率上行3.00bp至1.9000%。

近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低至1.6%附近,市场上不乏“债市透支‘适度宽松’利好”的声音出现,“央行禁止某家机构买入国债”等小作文亦再度流出。

据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测算,1.60%左右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提前定价了大约30bps的政策利率降息。芦哲表示,长债利率快速下行隐含着对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片面理解,“适度宽松”的“度”不仅包括适时降息降准,也包括多种政策工具呵护流动性。事实上,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中,有不少流动性投放工具,主要包括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1年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期限不超过1年的买断式逆回购,以及投放长期流动性的国债买入和降准。

而从央行的公开表态和近期采取的行动来看,央行将从宏观审慎管理角度继续关注长债风险,同时也会尊重市场主体独立决策、自负盈亏的合理权利,并对债市的违法违规行为绝不姑息。

央行在四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中提及,充实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展国债买卖,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这已经是央行连续四个季度在货币政策例会中提到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2024—2025中国经济年会上也表示,在债券市场上,仍要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评估市场状况,对部分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久期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关注,避免风险积累。

2024年8月,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徐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一些金融机构在央行提示风险后,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刀切”地暂停了国债交易,这既是其风险管理能力弱的体现,也是对央行意图的误读。

还有权威人士曾告诉记者,央行不会轻易暂停某家机构的国债交易,也会尊重市场主体独立决策、自负盈亏的合理权利。监管要维护的是一个秩序规范、没有过度交易和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债券市场。央行防范单边市、遏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思路是一贯而明确的,也高度重视在市场化、法治化的轨道上引导金融机构理性投资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