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东凯 张冲

“为什么我不能在景区观看冰秀表演,请给我理由!”

今年1月初,新加坡籍游客王先生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客服部投诉未能观看到冰秀表演。设在景区内的调解室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接待了王先生,调解员用一杯温水稳定了当事人的情绪,经过耐心沟通,让王先生了解清楚出于安全考虑秀场对观演人数有限制性的规定,同时园区为王先生改选了其他游乐项目,一场矛盾纠纷就此烟消云散。

2024年1月1日,全国首部地方调解条例——《黑龙江省调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条例》施行后,在全省范围内落地生根,对于加强和规范调解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1月至10月,全省各类调解组织调解案件同比增长10%。在年初中央政法委开展的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排名中,黑龙江位居东北四省(区)第1位,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作出批示,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予以肯定。

创新人民调解模式

大庆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大庆人民调解“4543”模式,即搭建“四级平台”、凝聚“五方力量”、突出“四化标准”、强化“三重保障”。

大庆市司法局贯彻落实《条例》并以此指导实际工作,以基础建设规范化、平台打造品牌化、纠纷防控项目化的“三化”标准为路径,不断推动“4543”大庆模式再提升。

运用人民调解“3210”模式成功让老百姓以零成本、最快速度解决问题,是大庆人民调解“4543”模式不断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太快了!我做梦都想不到当天就能拿到产权证……”大庆市肇源县居民王女士说。王女士的爱人去世后,留下三处房产,家人协商一致由王女士继承。今年4月,王女士与家人在肇源县人民调解中心签订协议,当天取得肇源县人民法院的司法确认并拿到房产证。

“我们县里没有公证处,群众办理不动产业务非常不便,县司法局对人民调解进行深入研究后与县法院、自然资源局联手创新推出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开展不动产继承、转移、登记业务的‘3210’模式,即‘3’部门联动,‘2’流程优化,‘1’站式办结,‘0’目标导向。”肇源县人民调解中心主任刘诏轩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经过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书具有与公证书、法院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截至目前,已成功办理此类案件1200余件。”

打造行业调解品牌

在调解伊春市某公司与中铁某局租赁合同纠纷中,调解员王亮运用“稳情绪、听陈述、查政策、定责任、调矛盾”的“五步”调解法,成功化解了双方积怨已久的纠纷,使得一度停滞的高铁施工顺利进行。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老干部人头熟、地头熟、情况熟,在调解工作中具备天然优势。”有着33年司法行政系统工作经历、退休后被铁力市人民调解中心选聘为“银龄调解员”的王亮自豪地对记者说。

黑龙江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工作处处长魏志学告诉记者,《条例》施行后,黑龙江结合地方特色,充分打造行业调解特色品牌,“银龄调解员”就是典型代表。目前,全省1100余名“银龄调解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誓言,自5月至今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300余件。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银龄调解员”之外,黑龙江先后设立特色农业调解室47个、新业态调解室59个。在冰雪旅游“火爆出圈”时,为了前移旅游纠纷调解“阵地”,省内多个景区设立特色旅游调解室63个,调解旅游纠纷1480件,同比增长208%。黑龙江省司法厅会同省银保监局指导设立银行保险业消费争议调解中心,实现全省各市(地)调解组织全覆盖,累计调解涉贷款、信用卡、理财、保险等各类金融纠纷6400余件,涉及金额3.2亿元;主动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在哈尔滨、黑河、绥芬河三个片区建立涉外商事调解组织,组建全省“商事调解联盟”,实现调解资源跨区域共享,化解21起对俄贸易纠纷,涉及金额4300余万元。

实质化解行政争议

2017年,汤原县某公司职工王某在为公司铲车清理积雪时不慎摔伤,造成右侧跟骨粉碎性骨折。王某申请县人社局出具了《工伤认定决定书》,但某公司并不认可,并举报王某涉嫌诈骗。王某与某公司之间矛盾激化升级。

“七年间,王某与某公司之间共发生三次行政复议和多起劳动仲裁及民事诉讼。”佳木斯市司法局副局长秦鹏飞告诉记者,今年佳木斯市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在接到王某和某公司的共同申请后,经过近2个月的耐心调解,促成双方于今年9月签订了《和解协议》,某公司最终同意给付王某12万元工伤赔偿金。王某与某公司分别撤回了复议申请、劳动仲裁及民事诉讼,实现了“一案结,多案消”的良好社会效果。

为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将调解贯穿行政复议工作全过程,今年5月,黑龙江省出台《黑龙江省司法行政机关及有关平台(组织)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办法》,进一步提高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质效。

今年以来,全省行政复议收案10210件,受理8830件,调解2256件。其中受理前调解411件,同比增长100%;审理中调解1845件,同比增长65.6%,超过九成的行政争议在行政复议程序中得到实质性化解。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充分发挥仲裁便捷、高效的优势,先后在哈尔滨、牡丹江、七台河、绥化等地建立知识产权、金融、农业经济贸易、冰雪旅游冰雪体育、生态环境、军民融合领域专业仲裁院。

省司法厅指导有条件的仲裁机构设立商事调解组织,将调解贯穿于仲裁立案、受理等全过程,综合运用调解、和解等手段多元化解纠纷,提高快速结案率、自愿和解率和自动履行率。

今年以来,全省仲裁案件通过调解、和解方式结案1717件,占受案总数的23.3%,同比增长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