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21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
第21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12月19日-20日在上海召开,主题为“金融高质量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基因项目发起人,宽资本董事长关新出席并发言。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早上好!聆听了前面几位嘉宾的发言,我收获颇丰,他们所探讨的新型数字金融领域,让我拓宽了视野并学到许多新知识。我长期从事传统投资工作,自八十年代末起便扎根于此。但在过去数年,我也积极投身于数字金融领域的创业浪潮,在我看来,这是一片充满无限潜力与机遇的崭新天地。
顺着这个话题,我认为在数字金融的范畴内,数字与金融的界限正逐渐模糊,二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此,我想提出一个新的概念 ——“数金”。在 “数金” 的世界里,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数据以及硬件都将被赋予全新的内涵与定义。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将被重新塑造与定义,这无疑是未来社会发展进程中一股不可阻挡的强大趋势。
我来举个例子,早在 1993 年,我主导了对中国一家公司的投资,这家公司作为深圳第一家合资企业,专注于证券公司联网业务,并且创新性地推出了无纸化股票交易系统。如今,中国股民数量众多,而在当时,美国实行 T+5 的股票交易制度,香港是 T+3,中国则采用 T+0,现在已调整为 T+1。不知大家是否清楚这些概念背后的含义?在八十年代,我在美国购买股票,公司上市后,我需要等待五天才能收到股票证书,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交易,这其中就涉及到交易安全的关键问题。正因如此,当时许多美国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不少公司已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当今的数字金融领域,安全问题始终是核心关注点之一。就拿虚拟货币来说,其核心技术在于非对称加密与去中心化。然而,当前加密货币作为数字金融的一种形式,却未能与实体经济实现有效接轨,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硬件安全性难以保障。以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为例,它在数字金融交互过程中其实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值得庆幸的是,正如萧总之前所提及的,央行推出的硬件数字钱包具有极高的前瞻性,因为在数字金融的世界里,如果硬件钱包都无法令人信赖,那么将很难找到其他值得信任的依托。
当然,硬件数字钱包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一旦钱包丢失该如何处理?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研究与投资过程中提出了 “数字基因” 的概念。正如人类的繁衍与发展依靠基因传承一样,在数字化的世界里,数据同样拥有其独特的 “基因”。那么这些数据基因从何而来呢?坐在我旁边的是知识产权局的领导,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在过去,数据的来源、所有权等信息需要通过登记、注册并获得政府批准等一系列复杂流程来确定,但在去中心化的数字环境下,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这就需要我们所提出的 “三生万物” 的数字基因理论。
在未来的数字世界中,我们认为所有的元素都将由以下三个关键部分构成:其一,人的互动及功能发挥,人类作为数字世界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其行为与决策将对数字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其二,设备的功能,尤其是芯片的强大算力,在未来量子计算普及后,量子计算功能也将成为设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数字世界运行的硬件基础;其三,硬件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数字世界的核心资源与价值体现。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并且必须能够相互验证,从而确保数字世界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目前,区块链、数字经营人以及元宇宙等新兴领域均依赖互联网得以发展,互联网的高度发达为这些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互联网所宣称的去中心化目标却面临诸多挑战,在实际应用中很难真正实现。或许只有当 AI 芯片在边缘计算领域取得全面突破时,去中心化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我再给大家举一个场景应用的例子。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即将在美国推出Robotaxi服务。消费者购买车辆后可投放市场运营,车辆在每日运行过程中将产生海量数据。这里就涉及到几个关键问题:首先,这些数据的所有权究竟归属于谁?其次,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如果有人想要下达指令让车辆休息或者执行私人任务,那么这个指令应由谁来发出?最后,如果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其摄像头所记录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后,对于车辆的租赁者或投放者而言,可能会面临怎样的法律纠纷以及责任界定?这些问题的背后,涉及到软件、硬件以及人为等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复杂数字基因体系。
我深刻认识到,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正朝着硬件与数据智能化的方向演进,并且这种智能化将从边缘计算领域逐步兴起。这无疑将催生新一代的财富形式与资产类别,在这个过程中,芯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数据的控制以及硬件的操作将成为关键环节。我们可以看到,以色列如今甚至能够在 BP 机中安置炸弹,这不禁让我们担忧,在未来,我们是否还敢放心地将电脑交给其他公司维修?汽车是否还愿意在别处充电?电池是否还愿意被替换?由此可见,未来的可信性不仅仅局限于数字层面,硬件层面的安全性与可信度将更为关键。
在数字化进程中,数据的确权问题尤为重要且复杂。事实上,区块链技术在目前阶段仅仅解决了数据登记的问题,而对于确权这一核心难题尚未能给出完善的解决方案。现阶段,数据的确权往往依赖于各个地方建立数据库,并通过律师与会计师对数据来源进行验证。然而,在数据流中依靠人工来验证 AI 所产生的数据,这种方式显然是本末倒置且难以持续的。因此,我对数据局未来如何有效验证数据的来源、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处理权充满期待。我们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引入数字基因概念,即数据从特定硬件产生后,无需繁琐的证明过程。例如,当我使用照相机拍摄一张照片并上传时,无需额外的文本登记来证明照片的归属,通过我们的验证方法即可确定其所有权。就像 Apple Watch 的形状设计登记,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上传图纸方式,在如今 3D 设计盛行的时代,这种方式显然已经落后。所以,我认为当前所有的确权方式都亟待创新与升级。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What gets measured gets managed” (被衡量的事物才能被管理)。在监管数据时,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统,但传统的监管系统在数字化浪潮面前往往难以适应变革。如今,我们使用手机联网时,仅通过刷脸来证明身份。但刷脸是否就能确凿无疑地证明使用者就是本人呢?在我看来,我们所提出的数字基因理论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即能够自动确定数字输出与特定硬件、使用者之间的关联关系。
我们通过运用非对称加密技术以及现代化的水印技术,当片生成时,其数字基因便已嵌入其中,任何篡改行为都将无所遁形,从而确保了可信数字输出的安全性。通过可信数字输出,我们能够追溯到数据产生的源头机器以及对应的使用者,这是一套具有创新性的理论体系。
在硬件方面,以数字钱包为例,当前许多数字钱包采用软件形式,存在较大安全风险,而硬件钱包是否就绝对安全呢?硬件钱包与其中存储的货币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货币在数字世界中仅仅是一串代码,那么这串代码是否具备硬件基因呢?我认为,在未来,如果央行希望将人民币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货币,就应当率先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毕竟中国在数字硬件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数字资产的确权方面,我认为应当加强与区块链、加密技术以及芯片登记等多方面的协同合作。芯片登记具有重要意义,就如同汽车发动机需要登记一样,通过发动机信息我们能够关联到具体的车辆,进而实现交通管理与费用结算等功能。未来数字资产的确权也将采用类似的方式,通过对芯片等关键硬件的登记与追踪,实现对数字资产所有权、使用权等权益的精准界定。
综上所述,在数字安全领域,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并非仅仅是数据本身的安全性,而是在数据验证过程中的安全性保障。由于人工智能如同一个黑匣子,其内部计算过程难以完全按照人类的预期进行精确控制,我们无法实时监控其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细节,只能通过对比其初始设定与最终输出结果来判断其可靠性,这与药监局对药品的监管模式有相似之处。知识产权局与公证处的职能也在于对各类信息与权益进行验证,例如公证个人身份信息、出生证明等。因此,对于在座的各位金融从业者而言,在未来的数字金融发展浪潮中,应当牢牢把握金融数据的来源、存储位置、传播方式以及加密验证机制等关键要素,无论是采用 Local非对称性加密还是中心化对称性加密,亦或是多方验证还是零知识验证,都需要深入研究与审慎决策。这就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观点,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2024-12-25 17:53:10回复
2024-12-25 14:09:03回复
2024-12-25 18:09:44回复
2024-12-25 09:49:22回复
2024-12-25 10:59:57回复
2024-12-25 16:58:13回复
2024-12-25 11:28:00回复
2024-12-25 12:11:17回复
2024-12-25 21:36:07回复
2024-12-25 13:33:07回复
2024-12-25 12:45:37回复
2024-12-25 15:47:42回复
2024-12-25 14:54: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