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光明
□ 本报通讯员 汪炜红
“感谢监狱民警不抛弃不放弃,拯救了我……”近日,在安徽省九成监狱管理分局(以下简称九成分局)报告大厅里,获得教育转化技能大赛一等奖的罪犯宣某向民警鞠躬致谢。
刚入狱时,宣某经常与其他罪犯发生矛盾,对抗民警,甚至用自伤自残的方式抗拒改造,被评估为高风险罪犯。民警朱伟主动负责宣某改造工作,他与宣某多次谈心谈话了解到,其与父母有很深的隔阂,于是从亲情入手,教他学习优秀国学文化《孝经》,在监区文化节时邀请宣某参加《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心理剧排演。再以“暖阳行动”为契机,民警带着这个视频对宣某家庭进行走访……看到父母流泪的视频,22岁的宣某哭了。
宣某的改造故事很短,一目十行瞬间阅尽,可是朱伟和同事们却为他的改造历时398天的攻坚,5次认知行为治疗,203次谈心谈话,600多个小时的行为养成训练……这些坚持和努力不仅让宣某做到遵规守纪,服从民警管理,也改掉了自己的“暴脾气”,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九成分局教育的改造成果,成功案例远不止同台竞技的这10个人。25岁的张某,44岁的李某,62岁的陈某……入狱后,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们一度消极改造,民警在采用相应改造手段的同时,坚持找他们谈心谈话,帮助他们卸下心理包袱,重塑自我,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劳动改造。
“假如给我一天自由,我想陪在爸爸身边……”少不更事、错把诈骗当本事的张某,借情景剧里的角色,现场向4年未见的父亲深深地忏悔,而他远道而来的父亲亦在台下红了双眼。看到儿子明显的变化,张某的父亲对监狱民警一再表达感谢。
法有尺度,亦有温度。多年来,九成分局秉持“每改造好一名罪犯,就能挽救一个家庭,安宁一片社区,稳定一方百姓”的教育改造理念,不断丰富教育改造模式,着力打造监狱文化品牌,将“徽文化”融入教育改造工作中,搭建“社会、监狱、亲属”沟通的桥梁,以扎实有效的改造,助力每一名罪犯走好新生之路。
发表评论
2024-12-31 15:54:55回复
2024-12-31 11:07:15回复
2024-12-31 16:54:02回复
2024-12-31 14:43:54回复
2024-12-31 19:53:30回复
2024-12-31 18:30:20回复
2024-12-31 09:52:36回复
2024-12-31 11:01:33回复
2024-12-31 10:32: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