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文化
□ 肖月
包拯,字希仁,谥号:孝肃,庐州合肥(今安徽省肥东县)人,北宋名臣。包拯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为官26载,严于修己,清正廉洁。
“孝肃家风”中的“孝肃”来源于包拯的谥号,“孝肃家风”以忠孝为本,凸显廉洁,虽然以“孝、忠、廉”为突出特征的孝肃家风的最后形成,得益于后世子孙的发扬光大,但包公是孝肃家风核心价值的构建者。
晚年包拯立下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大意是,包家后世子孙当官,如有贪赃枉法者,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也不准葬入包家祖坟。
包拯家训仅51字却被公认为“史上最严苛家训”,形成了孝肃家风的独特内涵。他为包氏子孙为官画了一条底线——“不准赃滥”,凸显“廉”的核心价值。对不廉的惩罚是基于家人对“孝”价值基本认同的基础之上,否则活着不能回来,死了不能葬于祖坟之中,不是我的子孙,就不具有惩罚的意义。对“廉”的倡导,对“不廉”的惩罚,恰恰体现了家训中“忠”的核心价值,对黎民百姓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尽管包公家训非常简短,但鲜明地凸显了“孝、忠、廉”家风的核心价值。
孝肃家风的千年传承
包拯的家训是一个标尺,突出廉洁、孝道、忠诚方面,告诫子孙,既直白又严厉。自此,“不准赃滥”便成为包氏家庭为官者的一条铁律和行为底线。包拯凭借自己孝道忠诚、清正廉洁的“身教”和晚年书面化的“言教”,为包氏家族确立了文化基因。
孝肃家风在保持、传承、形成过程中包家的两位贤夫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首先是包拯的夫人董氏。包公能成为一代廉臣,离不开他的贤内助,董氏始终保持了包公“孝、忠、廉”的家风。其次是包公的长媳崔氏。在包公家风的传承方面,她起到独特作用。包公幼子包绶是由崔氏抚养长大,教育成才的。所以,合肥地区一直流传“嫂娘”的称呼。“长嫂如母”的故事传说是包公,实际上是误传,是崔氏抚养了包绶。包公家风的传承和发扬光大,离不开包家的两位贤夫人,女性在家风营造、家风传承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包公的家风家训以忠孝为本,凸显廉洁。多年前,生活在合肥地区的包公后人被采访,这些后人当中有当人民调解员的,有当警察的,有当社区工作者的,也有当人大代表的。他们也都做到了在家做孝子,在外做人杰,于国做忠良。从包公今天的后人身上也依然能看到孝肃家风的遗存和千年传承。
包公家训家风对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启示
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千古名臣家训家风,对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有什么样的启示?
思想上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包公身体力行并在晚年立下家训就体现了鲜明的文化自觉。他主动构建了家庭文化的精神内核,构建了家文化基因,那就是孝道、忠诚和廉洁。
党员干部要有建设良好家风的文化自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构建家庭文化的“精神内核”。
行动上要做优良家风的示范者。好的示范带来好的传承。包公的家训之所以能够得到子孙的践行并发扬光大,形成了名垂千古的孝肃家风,得益于包拯的率先垂范。教育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是无形,是没有痕迹的,不教而教,不学而学,身教更重于言传。
在刘铁男案件当中,其中绝大部分是其儿子刘德成贪污的。在刘德成的案情陈述当中,他讲述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就是小时候父亲带自己去奶奶家时总喜欢避开大路走小胡同,父亲教导他“做人要学会走捷径”。物质太易得之后,快乐太易得之后,实际上人的三观可能会发生扭曲,就不愿意去奋斗,不愿意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得财富。这些都在给我们警醒,党员干部首先自己要做好示范。
中国有非常丰富的家风家训文化资源,我们应该从这些传统的优秀家风家训文化当中汲取智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树立新时代的家庭观。即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
孝肃家风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也为社会带来了清廉之风,党员干部在家庭建设、家风营造中应当学习借鉴。
发表评论
2024-12-25 09:35:35回复
2024-12-25 12:35:46回复
2024-12-25 19:06:01回复
2024-12-25 11:48:54回复
2024-12-25 08:46:59回复
2024-12-25 11:12:04回复
2024-12-25 12:05:10回复
2024-12-25 16:29:45回复
2024-12-25 08:52:52回复
2024-12-25 10:36:33回复
2024-12-25 16:52:44回复
2024-12-25 12:00:48回复
2024-12-25 14:13:07回复
2024-12-25 12:24:38回复
2024-12-25 16:51:14回复
2024-12-25 19:08:41回复
2024-12-25 12:07: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