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刘佳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再度优化。
1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称,决定在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海南、陕西、宁波、青岛和深圳等10省市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
与前几次试点城市略有不同的是,此次新增江苏和海南两地。不过按照以往惯例,支持前批次试点政策的地区和企业自动适用后一批次试点政策。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该举措在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便利了跨国公司尤其是大型企业的本外币资金管理,优化了国内营商环境。而从试点城市的范围来看,跨国公司在这些地区投资活动频繁,对跨境资金管理需求较高,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优化试点政策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是跨国企业集团普遍采用的一项资金管理工具,可以通过对集团内企业资金的集中调配和使用,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不过,本币与外币跨境资金池业务各有独立的业务规则,而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则是综合了两个资金池政策优势,同时获得试点资格的大型实体跨国公司可享受更优的跨境资金管理政策组合。
据公告显示,此次优化后的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允许跨国公司境内成员企业间错币种借贷用于经常项目跨境支付业务,降低企业资金融资成本;简化备案流程及涉外收付款相关材料审核,提升企业跨境收支便利化水平;允许跨国公司根据宏观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的归集比例,便利企业跨境资金运营管理;支持跨国公司主办企业通过国内资金主账户代境外成员企业办理其与境内成员企业或境外主体之间的集中收付,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表示,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的再度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又一举措。它不仅对跨国公司在中国乃至全球产业链的运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显著降低了跨国公司的财务成本,优化了多币种借贷效率,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由于跨国公司产业链长、多币种结算频繁,此次试点政策的优化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中国全球贸易规模的提升,特别是对科技产业及经贸往来等行业,将带来更加精细化的管理,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使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王红英对《华夏时报》记者如是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该政策有效地降低了部分跨国企业本外币汇兑与跨境业务收支交易成本,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在通过允许错币种借贷、简化备案流程的同时,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以及支持集中收付等措施,这不仅有助于跨国公司更好地管理其跨境资金,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跨境资金运营更便利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试点推出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和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多样化跨境资金运营需求。
其中,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主要面向特大型跨国公司集团。在202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率先在北京、深圳推出首批试点。试点以来,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办理规模合计近500亿美元,显著提升了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统筹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了企业汇兑风险及财务成本。
2022年7月,又在上海、广东、陕西、北京、浙江、深圳、青岛、宁波等地开展第二批试点,并优化相关试点政策。
此次是继前两次推出试点城市并优化相关政策后又一次升级迭代。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次试点进一步提升了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将试点审批权限下放至分局,符合条件的企业均可依需要在分局申请,将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同时,允许跨国公司境内成员企业间错币种借贷用于经常项目跨境支付业务。跨国公司可通过资金池实现外汇盈余的出口成员企业与外汇短缺的进口成员企业之间错币种余缺调剂,帮助企业节约财务成本。
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明确表示,要迭代式、集成化升级外汇便利化政策体系,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跨国公司资金池等政策提质增效,扩大外债登记便利化、“科汇通”等试点,支持贸易新业态健康发展,探索出台更多便利化举措,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截至目前,相关数据显示试点企业共54家,分布于上述多个省市。这些跨国公司通过试点政策完成跨境资金调拨4669.41亿美元,惠及境内外成员企业3188家,极大程度便利跨境资金配置。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将不断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管理政策,加大对跨国公司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支持力度,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表评论
2024-12-20 04:05:36回复
2024-12-19 19:14:36回复
2024-12-20 00:21: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