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君
2024年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工作会议日前在广东广州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推进新时代法律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大力提升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
会议由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承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协办。司法部、教育部、中国法学会、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教育厅等部门,以及全国260余所高校5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董超洁主持。
广东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广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旭东在致辞时介绍,广东创新法治人才教育模式,推动涉外律师事务所和仲裁机构与高校合作,实施双导师制,培育跨境法律人才。同时,围绕强基、引进、应用和激励保障,强化实践性培养,积极适应国际规则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需求,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冯伟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的法学教育要培养与未来接轨的法律人才。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共同探寻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携手推动法学研究生教育迈向内涵式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肖甫在致辞中指出,对标对表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法律专业研究生教育应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守正创新。要聚焦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聚焦AI赋能,聚焦质量第一,统筹推进规模扩大与内涵建设相协调。
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利明指出,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与发展,新时代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制度不断完善,模式不断创新,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以说储备了大量的、高层次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开幕式后,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张文显作了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后,举行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实训大模型发布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探索创新以实践为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路径,联合华为和中软国际共同开发“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虚拟仿真系统”,以数字赋能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介绍,学校紧扣建成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着力构建外语学科和经管法等非外语学科“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格局,充分发挥“多语种、国际化”的优势与特色,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探索与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方面实现新突破、谱写新篇章。
随后,来自各高校的11位专家学者,结合所在院校的实践与探索,围绕创新推动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分享宝贵经验。
六个分论坛分别就“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专题展开研讨。在圆桌会议中,专家学者聚焦“新时代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进行交流。
发表评论
2024-12-16 04:22:59回复
2024-12-15 19:07:03回复
2024-12-16 06:34:19回复
2024-12-15 20:54:46回复
2024-12-16 02:47:4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