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明年经济增长指标应该定在5%左右,这是预期引导,也是信心表达。

  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近期,消费、投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等领域的多项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国家统计局将于12月16日发布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机构分析,消费增速或继续加快,投资企稳,受高基数影响工业生产增速或小幅回落。

  明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内需不足、外部风险增多等挑战。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释放出稳增长的强烈信号。会议指出,明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12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72,维持景气状态,以年内较高位置收官2024年。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结果显示,前期一揽子政策效果正不断显现,四季度经济逐步企稳向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更关注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内需、巩固房地产市场、深化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等领域,延续稳增长基调。

  工业领域多项指标改善

  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增速维持高位,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压舱石。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对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5.26%,稍低于上月5.3%的公布数据。

  从先行指标来看,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上升,且连续2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11月份PMI指数继续回升,表明经济底部恢复迹象更为明显,增量政策对企业信心的提振效果趋强。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生产经营活动信心指数均有提高,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呈现恢复态势。

  工业利润增速也出现明显改善。1~10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3%,其中10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0%,降幅较9月大幅收窄17.1个百分点。

  财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在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时表示,11月制造业PMI在荣枯线上继续回暖,主要分项指标中,产需双双回升,原材料和出厂价格均有回落,产成品库存上升。整体来看,工业生产景气度有所回升,预计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将达5.4%。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认为,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持续出台,加大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制造业景气水平显著提升,工业整体开工率保持合理适度水平,工业经济整体稳定增长,但目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并未缓解,叠加企业生产内生动力边际回落以及高基数的不利影响,预计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较上期下降0.3个百分点。

  内需潜力不断释放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我国推出一揽子政策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力实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政策效应之下,内需逐步回暖。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对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5.27%,高于上月4.8%的公布数据。

  汽车是消费的大头,约占社零总额的十分之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43.7万辆和331.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4.7%和8.6%,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1.7%,月度产销创历史新高。

  国家信息中心基于全国主要城市代表性商圈人流量数据构建的线下消费热度指数1~11月同比增长6.2%,共有26个省份实现正增长。基于全国有代表性小商品市场周边人流量数据构建的小商品市场经营热度指数1~11月同比增长19.7%。

  国家税务总局10日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1~11月,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业、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9%和18.7%,较零售业总体增速分别高11.4个和14.2个百分点,特别是受“双11”促销带动,11月份同比分别增长28.8%和74.4%。

  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杨道玲表示,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扩内需政策持续发力显效,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多数商品类别销售增势良好,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线上消费活力提升,服务消费市场稳定增长。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四季度是传统消费旺季,终端消费支出增速有望快于三季度,对GDP增速的贡献率和拉动率都将较三季度显著提升。国庆节、进博会、广交会等重点展会集中组织有望创造良好的服务消费场景;一批促消费政策在各地陆续推出,消费品以旧换新、出口退税等政策深入推进,耐用消费品需求有望得以加快释放。

  投资方面,参与第一财经首席调研的经济学家们对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测均值为3.45%,稍高于上月3.4%的公布数据。

  四季度基建投资仍发挥托底作用。连平表示,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投资,以铁路建设和电网、水利建设为基础的基建投资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底仍有超过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可以使用安排,这将为地方财政舒压并推动部分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四季度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增速有望升至5%左右的水平。

  中信证券宏观团队研报称,四季度专项债支出迎来高峰,带动石油沥青开工率、水泥发运率、磨机运转率同比表现连续两个月改善,狭义基建投资增速或持续上行;10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收窄,叠加支持设备更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仍在发力期,且11月统计局制造业PMI显著改善,预计制造业投资将保持较高增速;高频数据显示11月商品房和二手房销售保持高增长,房价降幅收窄,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性较强,叠加白名单扩围、保交楼加速,预计11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小幅收窄。综合来看,预计1~11月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小幅加快至3.5%。

  有望实现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一季度开局良好,二、三季度压力加大后,10月以来各项经济数据回升明显。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课题组日前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回升到4.7%~5.3%的区间,相应推动2024年全年经济增速回升至4.8%~5%的水平。基准情景下,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在5%,全年经济增速在4.9%。

  上述报告称,前三季度经济增长4.8%,但名义GDP增速为4.1%,名义GDP增速与居民收入、企业营收和利润等相关。因为名义GDP增速偏低,造成了宏观和微观的温差问题。今年经济运行另一大突出特点在于内需不足,消费和投资需求都不足,依靠外需回暖维持了总需求的稳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虽然有起伏,但总体呈现回稳向好的态势。前三季度经济增长4.8%,全年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当前经济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更为明显。受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等因素影响,当前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进一步强化。

  王一鸣表示,建议明年经济增长指标应该定在5%左右,这是预期引导,也是信心表达,非常重要。因为我国已经确立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也就是说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要求从2020年到2035年的15年年均增速达到4.72%。如果明年能够明确5%左右的增长,这样能推动实现“十四五”经济增速维持在5%左右,并为以后留下更多空间。

  政治局会议将明年宏观政策定调为“更加积极有为”,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中国货币政策立场持续14年的“稳健”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从“积极”到“更加积极”,强调“稳住楼市股市”。会议还对明年提振消费、扩大需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作出部署。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宏观政策加力显效的背景下,预计2025年GDP增长5%左右。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效果进一步显现、存量房贷利率下降等,将带动消费潜力释放,预计2025年消费将实现渐进式恢复,较2024年消费增速有所回升。随着设备更新政策进一步加码、化债资金加快落地、“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加快赶工等,将带动明年投资增速的回升。考虑到2025年全球贸易环境将迎来拐点,贸易保护主义将再次加剧,预计中国出口增速或将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