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现代警务体系的内涵要旨

中国特色现代警务体系是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基本载体、重要抓手、核心内容。它锚定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以“创新”“主动”“规范”“协同”“精细”“务实”新警务理念为指导、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运行模式为路径、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装备为依托、以新管理体系为支撑,坚持实战牵引、问题导向,秉持目标驱动、效果导向,注重价值引领,服务大局。

中国特色现代警务体系具有三大鲜明特征:一是突出政治统领。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二是注重目标牵引。围绕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坚持科技驱动、创新发展,坚持公安改革和智慧警务同向发力,保证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引领警务运行和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攀升发展,推动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型升级;三是注重价值引领。致力于以公安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现代警务体系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概念,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过程。近年来,以民意引领警务、以科技支撑警务、以法治规范警务、以创新推动警务、以素质和机制保障警务,都是不断构建优化现代警务体系。这一过程中,注重以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为统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创新警务、主动警务、积极警务、融合警务、智慧警务、规范警务、精准警务等为载体,全面推进决策、指挥、执行、保障、监督等环节的创新创优,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不断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

中国特色现代警务体系的时代使命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正在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新征程上公安工作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我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局面更加巩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日益凸显,坚强领导核心令人信赖,现代警务体系拥有良好机遇、具备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从意识形态对抗到抹黑攻击,从战略围堵到科技脱钩,从干涉内政到长臂管辖,我们将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环境,面对更多矛盾、风险、挑战。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是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也离不开坚实的安全保障。现代警务体系的使命所系、责任所在,就是扎实有效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具体说,要全面强化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进一步筑牢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铜墙铁壁,有力防范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活动,不断提高维护政治安全能力水平;精准预警预测、主动预防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更好防范管控各类社会风险,保障社会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强化源头防范、要素管控、精确巡防、整体联动、协同合成,有效防控打击犯罪;持续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完善新技术新业态的安全监管措施,更好落实公共安全责任。

如果说前述理念内核、政治统领、目标牵引、价值引领构成我国现代警务体系“四梁八柱”的“四梁”,那么,其“八柱”表现为:以要素管控为切入点,着力治安防控动态化;以一体化运作为切入点,着力警务作战合成化;以智能化为切入点,着力警务运作科技化;以扁平化为切入点,着力决策指挥高效化;以标准化为切入点,着力警务执法规范化;以精确制导为切入点,着力警务运作集约化;以社会资源整合利用为切入点,着力警务工作社会化;以关注民生为切入点,着力警务工作人本化。

中国特色现代警务体系的重点环节

中国特色现代警务体系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因应时代呼唤,迎难而上,用好抓手,抓好重点环节。

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准确把握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化对公安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要胸怀两个大局,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准确把握形势新变化新特点;要着眼全局,立足长远,把准大势,抓住主要矛盾;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同频共振,双向推进。

要充分发挥“专业+机制+大数据”的耦合效应。从建、管、用、研等全方位发力,加快推进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融合发展。升级完善指挥服务体系机制,进一步发挥大数据、大情报、大合成优势,强化预测预警、防控风险、合成作战能力。进一步发挥数字警务重组警务要素资源、重塑警务结构的作用,着力数字警务与实体警务深度融合,赋能实体警务转型升级,催生新的动力动能。

要抓好法治、善治、智治融合共进。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深化执法顽疾整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治理社会的能力。牢固确立善治理念,对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确保重大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市域。不断优化与新型城乡社区治理相适应的新型警务机制,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安治理格局。依托多元化增长极,进一步推进警种融合,驱动资源整合、职能归并,推动层级减少、警务下沉、模式扁平;提升研判、指挥、实战的精准化、精细化,促进合成作战、整体联动;优化即时响应,强化闭环、精准、全流程监管。

(作者:葛志山,系江苏警官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