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薛金丽
为有效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干部逻辑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近期,司法部司法行政学院面向50周岁以下中青年干部群体,举办了第四届“学院杯”辩论赛。
司法部司法行政学院团支部书记丁怡菲介绍,“学院杯”辩论赛作为学院一项传统活动,为中青年干部提供了一个展示知识水平与思辨能力的舞台。以辩促学,以学促干,四届辩论赛的举办进一步提升职工干部张口能说、问策能对、遇事能干的能力,鼓励大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锻造担当作为“铁肩膀”,进而为加强学院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11月22日,司法行政学院四支强队上演冠亚季军争夺战。季军争夺赛和冠亚军决赛,分别围绕“庆祝传统节日更应保持原汁原味还是更应勇于吐故纳新”“网络舆论对司法案件的关注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两个主题进行了辩论。每场正、反两方各上场四名队员,设置立论陈词、提问攻辩、攻辩小结、自由辩论及总结陈词五个环节。
【宏辞论道 季军争夺赛】
正方:庆祝传统节日更应保持原汁原味
VS.
反方:庆祝传统节日更应勇于吐故纳新
在提问攻辩环节,反方三辩将话题引向对“原汁原味”的界定,她向正方三辩发问,“请问对方辩友所谓的‘原汁原味’是全盘接收还是批判性继承呢?”
正方三辩迅速回应:“我方指的‘原汁原味’是指对传统的节日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
反方三辩紧追不舍,继续追问:“随着时代变迁,传统节日风俗也在不断演变。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所说的传统节日保持‘原汁原味’的庆祝是效仿了什么时代?民国、明清、唐宋还是汉朝?”
正方三辩机智避开潜在陷阱,巧妙回答道:“我们所说的‘原汁原味’,实际上是指传统节日所承载的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民族记忆、家国情怀和深厚文化底蕴”。
这场比赛,反方胜出。
比赛评委、法治网副总编刘青在赛后点评时,语气中带着赞许:“正值小雪节气,讨论庆祝传统节日的方式特别有意义。今天,正反双方通过充分的论辩,不仅展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的智慧”。
“双方辩手将‘挖’‘拉’‘追’‘打’的辩论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提问攻辩和自由辩论阶段,双方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呈现出一场精彩的辩论攻防战。”比赛评委、司法部机关党委宣传处处长高晨在点评中说。
比赛评委主席、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知名主持人、资深新闻评论员国培源肯定了双方辩手在辩论过程中所言必中肯綮的表现,“双方都能围绕己方观点展开有理有据的论证,深入剖析辩题的核心议题,寻根问底。特别是在攻辩和自由辩论环节,辩手们的表现尤其出色”。
【雄辩澜翻 冠亚军决赛】
正方:网络舆论对司法案件的关注利大于弊
VS.
反方:网络舆论对司法案件的关注弊大于利
自由辩论环节,正方明确主张:“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基于内心的良知、对全案事实整体的把握以及对相关法律的深入分析作出判决。网络舆论对司法案件的关注,有助于阳光司法”。
反方提醒大家不要将“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督”混为一谈。反方强调,“我方从来没有否认网络舆论对于司法案件有它好的一方面,有利有弊。在有利有弊的前提下,我方的观点是弊大于利。我们现在讨论的重点应当是网络舆论对于司法案件审理存在什么样的弊端,进而分析弊端存在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决赛现场的氛围紧张而热烈,辩手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上演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最终正方队伍获得冠军。
“双方辩论思路清晰明了,攻防有序,专注对方漏洞并及时反击。辩手们在论辩过程中有配合、有激情,双方辩手的精彩发挥,体现了团队精神,也充分彰显了司法行政学院的文化底蕴。”比赛评委主席国培源对辩手们的表现予以肯定,并提出新的思考角度,“可以深入论辩网络舆论在司法案件办理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通过本届辩论赛,我们大家进一步交流了思想、碰撞了智慧,凝聚了共识,增进了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坚持不懈提升逻辑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期推动学院营造善于思考、敢于思辨的积极氛围。”辩手阮莹茜赛后说道。
据悉,较之往年,今年的比赛赛制有所升级。赛事采取团体赛形式,通过抽签方式,16名参赛选手组成了四支辩论队伍,并确定了各队的辩题与赛事分组。经过为期近一个月的激烈角逐,历经两场初赛、一场季军争夺赛及最终的冠亚军决赛,最终评选出团体奖项及个人奖项。
(司法行政学院院长孙艳辉为团体一等奖颁发奖杯)
(司法行政学院副院长张俊为团体二等奖颁发奖杯)
(司法行政学院副院长王胜为团体三等奖颁发奖杯)
(司法行政学院三级职员税勇为最佳辩手颁发奖杯)
(辩论赛辩手、评委、工作人员及嘉宾合影)
(技术支持:北京律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发表评论
2024-12-10 17:12:56回复
2024-12-10 18:07:55回复
2024-12-10 23:55:11回复
2024-12-10 21:58:12回复
2024-12-10 19:39:2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