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效能建设长期以来为社会所关注、为企业群众所关心,机关效能水平直接关系一个地方的发展、营商环境、人民福祉。笔者围绕机关效能提升主题,结合丽水地区实际,研究提出提升党建引领推动机关效能建设的方法路径,旨在加快推动新时代机关效能建设走向纵深。

一、丽水市机关党建齐抓共管责任体系样本特点

近年来,丽水各地机关党组织紧紧抓住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1.齐抓共管格局进一步完善。根据2019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目前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基本建立了“三级五岗”责任体系,实践中还衍生出“四级五岗”责任体系、361党建责任制、“4+4”责任体系等不同变式,齐抓共管格局进一步完善。

2.机制保障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领导体制机制发生历史性变革,一系列涉及机关党建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继修订和出台,各地各部门也结合实际配套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保障,并在人员配备、党务干部培育、考核评价等各方面,形成了一些经验性做法。人员配备方面,一些部门增设机关党委处室、编制、职数等,形成更有利于党建履职的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党务干部培育交流方面,一些单位有意识地建立支部书记“头雁”队伍及优秀青年党务干部“蓄水池”;考核评价方面,采取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普遍建立机关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定期现场调度机制。

3.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党的十九大以来,丽水各单位以打造党建品牌、组织特色活动等赛马比拼为抓手,激励责任主体变革创新,有力促进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实。如针对大量农村青壮年不断外出,在偏远山区形成很多“空心村”的问题,丽水市委组织部形成行之有效的“党建十二法”,总结提炼“阵地拓展法”“民情地图法”“抱团活动法”“统筹造血法”等方法,破解“空心村”党建工作难题,有效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市直机关推进“跨山多联”党建联建,统筹打造“1+7+N”全域机关党建联建链群;完善提升“流动供销致富车”“山区农村巡回医疗服务”“流动爱心助餐”党建联建机制,开通致富车232辆,销售农产品超2.89亿元;推进政务服务党建联建“提质、扩面、增效”,累计服务群众异地“就近办”47.9万件,成效显著。

二、丽水市在以党建引领促进机关效能建设上面临的困难问题

当前,机关党建工作“抓不抓”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抓得“实不实”、效果“好不好”的问题,已经成为落实机关党建责任制的新挑战。从调研情况来看,丽水市在以党建引领促进机关效能建设上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重“量”不重“质”,主体责任落实不清。齐抓共管党建责任体系的实施需要有完善的体系化配套制度机制予以保障。遗憾的是在责任体系建设、工作压力传导、履职能力提升、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党务干部培育交流等方面,机关企事业单位间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责任划分方面,丽水目前已有党建联建、党建联合体、结对共建等多种模式,并且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有新的模式产生,但对于这些模式的适用主体及情形,尚没有明确具体的区分,造成一些联合党组织形式不够规范。在考核评价方面,有的重点任务中谁领导、谁指导,谁主管、谁协管,界定和区分不够明晰,一定程度造成了都管都不管、平时不管“评”时管等问题;有的考评机制不够科学,既缺乏有效的激励,也缺乏必要的惩戒。

2.重“形”不重“效”,“关键少数”作用发挥不够。一是支部书记身份认知不强,责任落实存在“难区”。有的支部书记习惯当“甩手掌柜”,对“要我干”心存抵触;有的单位让年轻干部来担任支部书记,名义上是加强锻炼,实质上淡化了处室长抓党建的责任意识,忽视机关党建对业务工作的引领作用。二是党务干部对支部工作思考不深、方法不多,融合方式存在“短板”。一些机关仍存在着“就党建抓党建、就业务谈业务”观念,机关党建对业务工作的引领作用认识不深,理解不透。一些联合党支部,由于工作对象、内容等差异较大,存在着融合渠道不够畅通问题,缺少深度融合推进工作机制。

3.重“痕”不重“绩”,同质化现象存在较多。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各种行为主体均为“理性经济人”,其基本特征即是对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计算。机关党建既有服务中心、创建品牌等重点工作,也有“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发展党员等常态化工作,前者考验智慧、资源,后者有每月一次、每季度一次、每年一次等硬性任务要求,还有较高的程序规范要求,会定期产生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而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由选举产生,非典型意义上掌握人财物资源的领导,没有专业能力又身兼多职还可能造成其他工作的效率损失。收益方面,一些基层党务干部负担过重,党建工作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综合考量成本收益,一些个体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倦怠心理,致使“不愿干”“不会干”“干不好”等问题凸显。

三、新时代机关党建齐抓共管责任体系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的路径

机关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就机关内部而言,不仅需要党组(党委)的领导、机关党委的指导,还需要党支部的直接管理和党员的落实配合,才能自上而下形成齐抓共管整体合力,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达到提升机关效能的目的。

(一)明责环节:明确“角色责任”,建强组织体系

一是提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整体效能。大力倡导“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导向,切实发挥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到对机关党建从“指导”到“领导”。侧重研究党建、思考党建、抓好党建,解决怎样用党建统领全局工作、引领发展大局、调动各方积极性的问题,发挥在战略引领、资源配置、风险防控上的领导作用。二是发挥机关党委专责机构职能作用。科学划分各党建责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界限,通过制定责任清单,厘清党组(党委)主体责任、党组(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分管领导“一岗双责”、机关党委督导责任、党支部管理责任和党员直接责任,同时明确各类主体履责的相关要求,强化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

三是激发党支部管人管事效能。弘扬“支部建在连上”传统,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建强用好党小组,建议建立“支部管到人头”机制,支委带头发挥好作用,推动支委履职专业化,将工作任务、流程分解到人;建立“双联系”机制,即支委联系党员、党员联系非党员的工作机制。建立管理台账,对任务推进中存在问题、党员群众多次反映、不能及时有效解决的,开展专项整顿活动,每月对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建立台账、对账销号,直至解决。加强组织生活的互动参与,打破支部书记唱主角、普通党员当听众的传统形式,变“个人讲”为“全体讲、大家议、共参与”,尊重党员个体、激励党员参与、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四是落实党员直接责任提升内生驱动力。强调党员干部在机关党建工作的落实责任,可实行党员自主填报、支部综合评价、机关党委随机抽考、党组分层审核的考评机制,通过把党员义务落实情况纳入年终考核,打破自我循环,引导党员承担普遍责任,助推机关效能建设提质增效。

(二)定责环节:强调“义务责任”,建立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

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为基本依据,推进党建工作的集成化、模块化、程序化、标准化建设与管理,以文本、微视频等形式编制工作指引,形成发展党员、“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工作流程图,将各类工作指引下发到每个机关基层党组织,推动标准规范成为思维习惯、行动自觉。另外建议在对现有党建制度规定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搭建新时代机关党建齐抓共管责任体系的制度基础。根据新时代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关注不同时期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存在缺项缺位、缺失空白的,抓紧弥补;内容不全面、操作性不够强的,尽快完善;已不适应形势发展、与新规定新要求不一致的,及时废止或修订。及时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及评价体系的督导、考核、结果使用的具体指标,以增强针对性、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三)督责环节:突出“原因责任”,健全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一是注重述责评责。加强分层分类考核,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根据不同类型、层级、性质、群体,探索构建符合实际、具特点的机关党建考核评价体系。强调党支部建设人人有责,将各责任主体党建工作履责情况列为组织生活会报告事项,对照党建“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每半年向党支部党员大会进行述职,让机关党建工作由书记一人“挑担子”,从实质上变为共同“抬轿子”。二是改进考评方法。运用多种维度评价方法,评价主体适当扩面,既要包括负领导责任的上级党组织和负责同志,也要包含有监督权力的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促进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统一,使评价工作更加公正。积极探索党员积分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新模式,以“量化计分制”督促管理日常党务工作,以“查、看、考、问”四法科学评估党员实绩,引导党员主动而有效地参与党内事务。三是强化结果运用。提升考评结果公信力,通过发布排名靠前和末位的名单,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强化比学赶超机制,倒逼后进有效复盘和整改。完善各责任主体特别是党务干部完备的职业发展体系,使其付出和工作中所获成就感高度相关,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级晋升、交流提拔等挂钩。对于个别基层党组织工作不力的情况,应严格执行负激励考核,倒逼提升组织活力。

(四)履责环节:注重“能力责任”,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在队伍。一是优化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积极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和载体,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开展组织生活,如邀请专家、学者讲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完善老党员和年轻党员传帮带模式;在项目建设主战场、民生改善最前沿设立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五强五星”基层党组织评选、岗位大练兵大比武等活动,引导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员在一线建功。二是选优建强党务干部队伍。优化党务干部结构,注重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从事机关党建工作,并通过轮岗锻炼、教育培训、实践练兵等方式,培养更多复合型、创新型、专家型党务干部。建立专职党务干部与行政、业务干部之间的双向交流制度,拓宽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的交流渠道。健全完善优秀青年干部日常发现、动态管理、递进培养、适时使用的全链条机制,加大青年党务干部培养、使用力度。三是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注重从高学历人才、优秀青年干部等群体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同时,考虑党员之间在年龄、层级、业务领域、工作性质等方面的差异性,根据各自的特点科学分类,实施精细化管理。完善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定期分析机制,建立党员反向评价指标,结合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分析研判党员干部的作风状况,引导党员干部强化身份认知,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效能建设全面提升。

(2024年丽水市委党校秋季中青班 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