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共识
全国政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赴滇视察综述
7月14日,视察团在云南普洱市思茅第一小学视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也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7月11日至15日,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率领下,全国政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来到云南,在昆明、玉溪、普洱等地,深入到博物馆、乡村、社区、学校,与各族各界群众广泛交流交谈,亲身感受云南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感受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深厚底蕴,感受云南各民族亲如一家、携手共进的生动局面,更感受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的责任担当和精神风貌。
“这是全国政协今年安排的一项重要的委员履职活动,是一次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主旨的委员专题视察,5天的行程,委员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谈,一路欢歌笑语、一路深深感动。”视察团副团长、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谢伏瞻代表视察团在与云南省意见交换会上的讲话,真切说出了委员们的心声。
三个突出特点让委员自我教育和提高收获颇丰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民族团结之本。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中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这更加需要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历史责任。
组织这次党外委员专题视察活动,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按照汪洋主席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期间所作常委会工作报告的部署,开展的充分体现政协履职特点的一次行动。
行前组团会议、5天具体视察安排、提交书面体会……一系列的安排,参与的委员、地方工作人员、交流的群众、随团的记者,都对这次视察工作印象深刻:
题目选择得好。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委员们认为选了一个大题目、好题目,是政协委员牢记“国之大者”、践行“为民尽责”的生动体现。
活动组织得好。这次视察团成员以全国政协党外委员为主,实现了对34个界别的全覆盖。行前,给每位成员编印了很有分量的学习参阅资料;在云南的走访调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凝聚共识和智慧力量很有帮助。委员们普遍反映,团组规模大、收获也大,委员界别多、感触也多。
地点选择得好。作为我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云南是我国团结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也是我国民族政策实践与展示的重要窗口。围绕这一主题开展视察,委员们认为,云南是必须的“打卡地”。
“这是一次领略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风采、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深度体验之行,也是一次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学习云南民族工作丰富经验的思想升华之旅。”内部座谈会、意见交换会,场合不同,但委员们表达的感受却很一致。
感受“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洽,云南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
关系亲密融洽、工作成绩突出,全国政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在云南5天的视察调研中,对这两点深有感触:“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这一指导思想已经深入到云南各级、各民族干部的骨髓,“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已经被各族群众普遍接受。
视察团所去的昆明、玉溪、普洱,以及通过团内住云南全国政协委员介绍的怒江、文山的情况,委员们了解到,云南省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各地均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体谋划统筹、一体推进落实。视察团每到一地,都是地方党委书记陪同视察并介绍情况,就是这种高站位谋划、高起点推进、高标准要求工作体制机制的一个缩影。
民族团结进步已成七彩云南最美色彩。视察团在视察过程中了解到,云南突出边疆民族和区位特点,编制实施《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长期规划》等重大工程项目,已经有11个州(市)和8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和示范单位。
在美丽的抚仙湖畔,委员们来到了世代聚居着汉族、彝族、回族、苗族、壮族等民族的马房村。据了解,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过程中,该村注重用活用好民族政策,将民族团结政策与抚仙湖保护治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委员们看到的马房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村”、示范村。
各民族都要过上好日子。视察团了解到,云南把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在全国率先探索了“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精准帮扶模式,民族地区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在普洱那柯里茶马古道,很多商户都是少数民族,委员们在攀谈中感受到,旅游业的发展让他们如今的生活已经大变样。
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巩固。视察团了解到,云南始终坚持中华民族大家庭理念,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百项精品百名人才”工程,创作了《阿瓦人民再唱新歌》等一批新时代民族文艺精品。在云南民族博物馆,首先映入视察团眼帘的是“民族团结誓词碑”,在普洱民族团结园,这个碑背后的故事让视察团成员深受感动。
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广泛深入。视察团了解到,云南采取一系列鼓励和引导措施,促进各民族在民族地区和其他民族地区、城镇和乡村双向流动,易地搬迁坚持“插花”安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健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效显著。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兰花社区,视察团看到,各族群众在社区服务中心内排队办理各项事务,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井然有序;在思茅区第一小学,视察团看到,身着民族服装的同学们在合唱、葫芦丝、茶艺等社团中通力协作,呈现出一派和谐共进的图景。
从70多年前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到今天石榴籽般的民族团结情,从民族博物馆里的文物古籍到今天茶马古道上的文旅景点和商户,视察团认为,云南民族工作的生动实践为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云南样本”,贡献了“云南经验”,书写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云南画卷”。
共识在一步步凝聚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集。
“纲”之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则是需要重点解决好的问题。
云南之行,5天时间里,视察团成员马不停蹄,每一天的行程从早到晚,满满当当,白天实地考察,晚上内部讨论,天天是这样的节奏,但大家还是每天元气满满,因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难忘的履职,正是在思维碰撞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识一步步得以凝聚:
“千村万寨一个太阳照”,做好党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视察团认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云南民族团结之花能够美丽绽放,就是因为各族干部群众矢志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不断深化中华文化认同。视察团认为,只有形成深厚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才能稳固,才能形成把各民族紧紧连接在一起的强大精神纽带。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一切问题的根本和关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大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视察团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宣传思想工作,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只有不断缩小民族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各民族一律平等的重要支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视察团认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严峻复杂,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只有不断健全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法规体系,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治理民族事务,才能确保民族领域和谐稳定。
“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形成工作合力。视察团认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汇聚激励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并肩奋斗的强大合力。要继续在“铸牢”二字上下功夫,把它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视察虽然结束了,但委员们关心关注这一问题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接下来,委员们还会用宣讲、撰写文章等形式,在各自界别、专业领域继续讲述好亲眼看到的云南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故事,讲述亲自感受到的党领导下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我们期待着!
发表评论
2024-12-05 22:38:21回复
2024-12-06 00:42:36回复
2024-12-06 06:56:42回复
2024-12-05 23:19:54回复
2024-12-06 05:33:01回复
2024-12-06 04:01: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