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中芯国际11日盘后披露机构调研,预计2025年行业继续成长,AI领域增速预计超10%,工控和汽车领域需求目前仍然低迷。

  11月11日,科技股“霸屏”A股,半导体掀起涨停潮,设备、软件、封测环节龙头股纷纷创下历史最高价,芯片ETF(159995.SZ)收涨6.36%,创2022年4月以来新高。

  科创次新股的表现最为亮眼,截至收盘,26只半导体股的涨幅超过10%,其中半数股票是最近一年多上市科创板。上海合晶(688584.SH)、晶合集成(688249.SH)收盘均创出历史新高。

  今年三季报显示,半导体板块的营业收入维持增长,净利润呈现一定分化,主要系当季度“旺季不旺”导致部分环节与公司的净利率有所下滑。考虑到第四季度是行业传统淡季,市场交易半导体产业的2025年成长预期。中芯国际(688981.SH)11日盘后披露的调研纪要指出,明年芯片行业有望维持成长,AI领域仍然是最大亮点,而当前需求仍然低迷的工控和汽车,若能迎来扭转有望提升全行业整体增速。

  半导体再度“霸屏”

  截至目前,科创板拥有超过110家半导体上市公司,加上主板、创业板,全市场半导体公司逾150家。较多的投资标的,加上年内半导体周期景气度持续回暖,使得本轮行情以来,科技主线被多个研究报告频繁提及,尤其是代表科技自立自强的半导体产业链。

  数据显示,11月11日,半导体(长江成分)板块196只股,188只股价收涨,平均涨幅约6%,26只股涨幅超过10%,其中11只“20cm”涨停,分布在晶圆制造、半导体硅片、IC设计等环节。

  首先看半导体设备和封测环节,北方华创(002371.SZ)和通富微电(002156.SZ)续创历史新高,收盘报486.69元、36.87元,以年内最低价计算,股价均已翻倍。通富微电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基金一期”)的早期投资标的,随着股价走高,大基金一期继续回收投资成本,在11月4日—5日减持1517.6万股,按照交易均价计算,套现约4.48亿元。本次减持后,大基金一期持有通富微电的持股数量下降至1.55亿股,占总股本10.26%。

  科创次新股的行情表现更为活跃。今年2月上市的上海合晶,主营业务从事半导体硅外延片,发行价格为22.66元,在9月下旬一度跌破13元,此后跟随大盘行情节节攀升,11月8日-11月11日两个交易日,上海合晶连续“20CM”涨停,收报25.12元。去年上市晶圆厂晶合集成11日涨停,10月以来累计涨63.75%,股价报25.48元,创历史新高。

  个股大幅反弹之际,重仓半导体芯片的基金净值也迅速攀升。主动权益基金方面,满仓半导体的诺安成长(320007)的现任基金经理刘慧影接替蔡嵩松后,继续“All In”半导体的风格,第三季度减仓北方华创,加仓华大九天(301269.SZ)、中科飞测(688361.SH)。华大九天是国产EDA软件龙头股,9月底以来,该股快速上涨,近两个交易日连续“20CM”涨停,股价报149.54元,刷新历史最高。中科飞测主要从事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和制造,近四个交易日累计上涨60.42%,报115.5元,亦为历史最高。

  数据显示,诺安成长的近一周涨幅达15.4%,近三个月涨幅达到43.84%,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的规模为177.75亿元。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科技型企业的择股具有一定难度,若选择布局相关主题ETF,也能收获超额收益。芯片主题的ETF在本轮科技行情中崭露头角。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截至11月8日的流通规模为295.54亿元,9月以来累计上涨64.84%。另外,规模超过百亿的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国泰CES半导体芯片ETF的近三个月涨幅均超过60%。

  市场或在交易25年行业景气度

  三季报角度来看,半导体的景气度持续复苏。统计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半导体行业相关上市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为3776.91亿元,同比增长22.84%;归母净利润为257.31亿元,同比增长42.58%。

  第三季度本是半导体行业的季节性旺季,却在今年呈现“旺季不旺”,显示出市场需求复苏力度有所放缓,上市公司的单季度业绩增速普遍放缓。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半导体板块营业收入为1371.48亿元,同比增长20.88%,环比增加6.09%;归母净利润为97.38亿元,同比增加46.73%,环比下降2.21%;第三季度的净利率为6.86%,同比增加1.38个百分点,环比减少;0.26个百分点。

  其中,设备环节的业绩表现相对出色,第三季度半导体设备是收入同比增速和净利率最高的板块,目前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盛美上海等半导体设备龙头的估值都处在较高水位,未来能否在半导体产业链本土化趋势下维持业绩增速,是支撑其高估值的关键因素。

  四季度是半导体的传统淡季,加上西方传统重要节日集中在11月-12月,对于半导体上市公司来说,三季报出炉意味着全年业绩基本盖棺论定。就四季度以来消费电子需求表现,一家半导体设计上市公司的董秘对记者说:“消费电子相对乏力的复苏态势,阻碍了周期景气度进一步向上演绎。从终端客户和我们调研的反馈来看,暂时没有看到需求强复苏信号,个别AI、HPC品类倒是有比较明确的需求。”

  换言之,从业绩角度来看,市场对半导体芯片的估值定价看的是明年业绩预期。11日盘后,中芯国际披露机构调研,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表示,四季度是半导体传统淡季,客户审视年初制定的计划,如果没实现的部分,往往减少的量会发生在第四季度,预计四季度整体产能利用率和出货量有所下降。

  谈到2025年国内半导体本土替代的趋势,中芯国际在调研中表示,公司在和客户以及终端客户沟通的定调是,2025年芯片用量高于今年,即明年是成长的。具体来说,AI领域成长性最高,在10%以上;其他领域可能是百分比中到高个位数。目前行业尚未见底、仍然较弱的环节是工业和汽车,如果2025年下半年工业和汽车恢复,整个行业增速会更好一些。

  关于行业景气度的复苏节奏,中芯国际提到,整个半导体行业上一次的高峰是2022年的三季度左右,到现在正好是两年,行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全球宏观经济也没有恢复到非常好的状态,因此产能过剩是正常的。如果完全恢复,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会达到85%左右。

  财报显示,中芯国际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26.36%,不过第三季度营收净利回暖明显,单季度实现营收156.09亿元,同比环比双增长,归母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增长56.44%,环比减少6.81%。截至收盘,中芯国际A股报104.98元,总市值837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