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11月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介绍说,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市场)是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后,我国推出的又一个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自今年1月启动以来,主要取得三方面的进展成效。

一是构建基础制度框架。生态环境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制定并发布相关配套制度文件,向市场主体提供全流程、全要素的规范指引。

二是明确市场优先支持领域。生态环境部首批发布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之后组织编制煤矿瓦斯利用和隧道照明节能方法学,来支持甲烷利用、交通节能等领域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支持领域。

三是完成基础设施和机构建设。组织建设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并已经上线运行,2024年1月CCER市场启动。6月,国家认监委批准一批审定核查机构。截至2024年10月,已经公示减排项目44个,按目前已经公示的项目计算,预计每年可产生核证自愿减排量1137万余吨。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一是强化制度设计。指导注册登记机构与交易机构建立管理制度,加强机构内部管理。针对项目业主、审定核查机构等不同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二是扩大市场支持领域。常态化的开展方法学公开遴选和评估。结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进程和有关行业的发展进步,适时更新方法学的适用条件、减排量核算方法和额外性论证方式,动态管理整个进程,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监管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常态化监督帮扶和执法检查工作机制,提升数据质量监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严管、严查、严惩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弄虚作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