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技术领先叠加产业链完善
新能源汽车出口增势强劲
◎记者 俞立严
4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中国新能源产品继续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2025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出口增长8.2%。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最新统计,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幅明显,同比环比增长均超过20%。
业内专家和车企负责人表示,海外汽车市场远没有达到饱和,很多地方蕴含着丰富的市场潜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技术研发等优势,有望在未来实现出口的持续增长。
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明显
“整车出口保持稳步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尤为明显。”中汽协有关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3月,中国汽车出口50.7万辆,环比增长14.9%,同比增长1%。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5.8万辆,环比增长20.1%,同比增长26.8%。
根据中汽协统计,3月,整车出口前十家中国企业中,有七家企业出口实现正增长。其中,奇瑞出口量达8.6万辆,同比增长2.8%,占总出口量的17.1%。与上年同期相比,比亚迪出口增速最为显著,出口量达7.3万辆,同比增长高达88.4%。第一季度,整车出口前十家企业中,奇瑞出口量达25.4万辆,同比增长0.1%,占总出口量的17.9%。比亚迪出口量达21.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20%。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销量快速增长,彰显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对记者表示,中国汽车产品在全球竞争中非常具有优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其核心技术实力已超越所有合资品牌。同时,中国新能源车企还在加速推动全球化布局,着力开发全球化产品。“以吉利银河品牌为例,新能源车型基本按照全球标准同步开发、同步部署。”淦家阅说。
“我国新能源汽车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产业链,领先全球大概3至5年,应把握这个窗口期,坚持开放创新,以更高层次的绿色技术和产品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优势互补和开放合作中出海。”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日前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高层论坛上表示。
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已经不再依赖低价竞争,而是凭借技术和品质来赢得海外消费者的尊重。作为出口增长的典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等海外市场的售价普遍高于国内售价,但仍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德国媒体DW(德国之声)在对比亚迪ATTO 3的评测中,赞赏其大尺寸中控旋转屏幕和独特的内饰设计,认为这些配置在其他车型中少见。依靠新技术和产品力,比亚迪海豹(BYD Seal)在欧洲市场的起售价已经比宝马3系还要高。
新能源汽车海外份额提升空间大
放眼未来,业内普遍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汽车全球份额占比35%左右,其中,自主品牌不足28%,这是相对其他制造业产品巨大的后发优势。
“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微小,尤其是自主品牌基本没有在美国销售。”崔东树对记者介绍,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中国汽车2024年出口美国仅有11.6万辆,在中国汽车总体出口数量的占比仅1.81%。
从2025年1至2月全球汽车销量的初步统计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北美洲销量依然较低,主要销量分布在墨西哥。另外,中国自主品牌在东南亚、南半球等市场份额并不高,欧洲市场剔除俄罗斯后的销量占比也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海外很多地方的份额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崔东树说。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在加强出海相关的合作交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于4月10日至11日访华。桑切斯会晤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代表企业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双方进行了深度沟通和交流。桑切斯认可零跑汽车的能力和潜力,希望双方能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截至目前,零跑汽车已在欧洲14个国家建立了近500家销售网点,均具有销售加售后服务功能。零跑汽车正在加速布局欧洲核心市场。
零跑汽车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西班牙作为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有着重要地位,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进军欧洲的大本营之一。在新能源领域的持续合作成为本次双方重点探讨内容之一,这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企业加快出海步伐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对于未来出口充满信心。作为第一家完成欧洲万辆交付的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的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覆盖60个国家和地区,建设超过300个海外服务网点,2027年出口量位居中国汽车品牌前三,2033年实现半数销量来自海外。“希望海外车主第一次接触中国新能源车时,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智能化和科技领先’,而不是没有乐趣的车。”何小鹏说。
“很多国家没有中国这样的基础设施和建设体系,很多地方街道狭窄,消费者更偏好小车。”崔东树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应该实现更强的国际化发展,深化和更多国家市场的合作力度,发展当地有需求的新能源汽车品类,尤其要鼓励小型新能源电动车等在当地的普及,同时针对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实现海外市场燃油车的插电式混动化等升级,用节能低碳智能化的中国制造为当地人民造福。
锂电
受储能拉动明显 头部锂电企业出口大增
◎记者 王玉晴
4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一季度我国出口展现出强劲韧性,其中锂电池出口(金额)增长达18.8%。
从出口量来看,增势则更加明显。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简称“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其他电池”主要为储能电池)合计出口量同比增长91.2%,达61.5GWh。
产业创新联盟分析,一季度的出口增长主要受国际局势及其他电池出口带动,其中3月受关税变化影响,国际市场有存货现象。
锂电行业人士分析,储能有望成为2025年拉动锂电池出口增长的引擎。此外,美国是我国锂电池出口的最大单一市场。短期内美国难以自建充足锂电池产能,叠加今年美国储能需求或继续有高速增长,中国仍将是其供应中心。
全球储能高速增长拉动锂电出口
产业创新联盟4月1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61.5GWh,同比增长91.2%。出口占一季度总销量的21.5%。
其中,一季度动力电池出口量为37.8GWh,同比增长21.5%;其他电池出口量为23.7GWh,同比增长2119.5%(主要系去年基数较小)。这体现出储能电池出货的明显增长。
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排名显示,一季度多家头部锂电池企业收获大幅出口增长。宁德时代电池出口量同比增长93.9%,其中动力电池增长7.9%,两者差额体现出储能电池出口的强劲增速。中创新航电池出口量同比增长164.2%,其中动力电池减少18.8%;国轩高科电池出口量同比增长191.2%,其中动力电池增长49%。
中信证券分析,预计2024年至2025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有望达到168GWh、224GWh,同比增速高达66%、34%。海外储能市场增长强劲,尤其是在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领域。
美国难以“割舍”中国锂电产品
在“对等关税”发布前,美国是中国锂电池出口的最大单一市场,其主要进口产品为储能电池。多位锂电行业人士认为,美国短期内难以建立充足的锂电池产能,中国企业仍旧具有竞争优势。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至2月我国锂电池出口美国金额为20.2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占我国锂电池出口总额的22.5%;第二大出口市场仍为德国;越南代替2024年同期的韩国成为第三大出口市场。
回望2024年,我国锂电池出口第一大市场亦为美国,出口金额为15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我国锂电池出口额的25%,占比较2023年提高4.2个百分点。
若按照我国国产锂电池中约20%用于出口、出口中又有20%至25%销往美国计算,出口至美国的锂电池占我国锂电池销售量的4%至5%。多家锂电上市公司近日在互动平台称,直接出口美国比例较小。
高工锂电分析,国内出口至美国市场的电池以储能电池为主。相比于美国电动汽车增速受限,美国储能市场2025年预计仍有50%的同比增速。储能市场仍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LG、松下等日韩电池企业磷酸铁锂产线集中投产时间预计在2026年以后。在美国市场,短期内日韩电池企业暂时无法替代国内储能产品。新加征的关税,往往由储能企业及美国本土终端企业共同承担。
南都电源国际营销中心副总裁戴毅近日对记者介绍,南都电源数据中心储能最大的销售市场在美国,公司产品也销往欧洲、东南亚等地区。为应对关税变化,南都电源一方面加大力度开拓其他地区客户,另一方面已在与美国客户的合同中设置分担关税条款。
“美国目前是数据中心储能最大的市场。这个市场不会消失,因为需求一直都在。我们从美国客户处了解到,美国当地对政府的预期也是不明确的,客户普遍持观望态度。美国难以在一两年内建立起足够的产能,所以不管政策怎么变,中国还是供应的中心。”戴毅说。
戴毅认为,中国锂电储能产品经过此前的价格深度下探,价格已经非常具有竞争力。虽然观望情绪可能会延缓客户的需求,不过总体来看,今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依旧强劲,南都电源今年相关出货量预计将有50%以上增长。
高工锂电则分析,锂电池企业分散建厂和供应链全球化迫在眉睫。为抵御更多潜在的关税冲击,也需要加快多元本土化市场的开拓进度。
风电
产业链布局均衡
风电出海多点开花
◎记者 夏子航
4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43.2%。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我国风电产业链出海基本实现了相对均衡布局,各龙头企业对美业务占比极小甚至未有对美业务。
“我国风电产业链已实现全环节国产化,形成从叶片、齿轮箱到整机制造的完整生态。同时,风电企业正加速全球化布局,覆盖亚非拉及欧洲市场。通过本地化生产与技术合作,我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步从依赖‘价格优势’转向依靠‘技术+服务’双轮驱动,成为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力量。”4月14日,三一重能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风电企业订单足、发货忙
“我们早期在美国有风机销售,由于关税等原因近五年没有在美国开展风机销售了。海外业务方面,公司在南美、澳洲、中东、中亚、南非、东南亚、欧洲都有重点布局。”在近日召开的2024年度线上业绩说明会上,金风科技董事长兼总工程师武钢表示。
年报显示,作为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金风科技2024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18.67GW,国内市场份额占比22%,连续十四年排名全国第一;全球新增装机容量19.3GW,全球市场份额15.9%,连续三年全球排名第一。
2024年,金风科技海外新增订单创历史新高,同时拓展格鲁吉亚等8个国家市场,累计实现签单国别47个。GWHV12、GWHV15平台系列机组已成为主力投标产品,涵盖中东、北非、中亚、南美、南非、亚洲及欧洲等多个区域。
金风科技预计2025年风机出货量相比2024年会有不错的增长。金风科技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正积极进行欧洲海风的市场探索。
“今年以来,公司海工出口产线排产紧张。根据在手订单交付需要,发运量较往年同期提升较快。”大金重工日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
大金重工主要生产销售海上风电单桩基础、过渡段、导管架、浮式基础以及塔筒产品,提供海上风电装备的“建造+运输+交付”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
“海外海工产品成为驱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核心动力,尤其在附加值高的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公司业务突飞猛进,跻身全球海风装备一流供应商,与多家全球头部能源开发商签订海工项目订单。”大金重工称。
3月初,大金重工全资子公司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简称“蓬莱大金”)生产的10根单桩运抵欧洲某目的港,至此蓬莱大金为丹麦Thor海上风电场项目建造的36根单桩全部交付完毕。“公司当前待交付的出口桩基订单均为DAP(目的地交货)模式,已进入高效排产和发运阶段。”大金重工表示。
风电业务全球市场多点开花
近年来,在全球风电行业持续扩容的背景下,我国风电龙头企业加速出海,在全球市场实现“多点开花”。
“三一重能持续加大海外拓展力度,如今海外风电项目储备丰富。公司深耕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市场,突破欧洲高端市场。公司海外订单多点开花,在印度、哈萨克斯坦、德国均有订单斩获,2024年全年新签项目规模取得重大突破。”三一重能相关人士介绍说。
4月初,三一重能公告称,为积极拓展海外风电市场,公司拟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设立两个全资子公司,分别投资建设昆格勒风电场1项目、昆格勒风电场2项目。两个项目的投资金额分别不超过5亿美元。
3月下旬,大金重工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蓬莱大金与欧洲某能源企业签署《单桩基础制造、供应和运输合同》,蓬莱大金将为欧洲某海上风电项目提供超大型单桩产品,合同总金额约1.35亿美元。
“根据公司近期投标情况来看,今年欧洲市场项目节奏相较于去年明显加快,并且叠加更高产品建造要求和服务需求后,单价还有上涨空间。”大金重工相关负责人表示。
4月14日,运达股份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并未在美国取得产品订单,且无产品出口美国。因此,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很小。公司已在亚洲、欧洲、南美洲、非洲的多个国家获取风电项目订单。
“我国风电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未来全球很多区域的中国风电机组占比将持续提升。2024年公司海外中标容量同比增长超100%,连续两年保持翻倍增长,并在中东、北非的市场实现突破,首次获取项目订单。公司未来将加速全球战略布局,加大海外新业主开拓力度,提升海外订单规模,打造公司未来盈利增长点。”运达股份称。
发表评论
2025-04-15 11:06:43回复
2025-04-15 08:55:59回复
2025-04-15 09:23:45回复
2025-04-15 17:05:48回复
2025-04-15 08:55:47回复
2025-04-15 17:15:5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