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祥
但凡和房产中介打过交道的朋友,多有过五味杂陈的感知。自媒体大热的当下,不少精明者开始借助自媒体深耕房产中介领域。一方面,房产中介自媒体的确给购房者提供了获取信息、了解市场的线上便捷窗口;另一方面,部分房产中介自媒体为达到引流获客之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导致乱象丛生。
据笔者观察,在房产中介自媒体赛道上,有两类乱象较为常见:
其一,虚假信息充斥。部分房产中介自媒体炮制各种诱人的完美楼盘文案,如核心区域坐拥顶级配套资源,样板间房型优越且价格诱人,可楼盘具体位置与名称却成了难以揭开的谜团。有的将外省甚至外国的楼盘伪装成本地楼盘,用拼凑的视频、虚假的价格和房源信息来欺骗消费者。
其二,装专家、装大神,热衷于制造“刺激”标题,贩卖楼市焦虑。比如罔顾事实,随意编造“弃房断供家庭数量”等数据,用“房地产真的要死在00后手里”等夸张标题博眼球。这些虚假内容不仅误导公众对楼市的认知,更在无形中渲染了购房恐慌情绪,干扰了楼市的正常秩序。购房本是人生大事,购房者需要基于真实准确的信息做出理性决策,而这些自媒体的误导,很可能会让一些本身对房市了解甚少的购房者决策之路布满陷阱。长此以往的后果,是房地产中介职场负向循环的形成——行业口碑越差,越吸引不到高素质人才;从业人员职业荣誉感越低,行事越没底线。
不过,这种乱象也给一些坚持说真话、坚持发布真房实价的房产中介自媒体提供了发展的良机。以笔者居住的上海市为例,市民大多都听说过某个主打中低端二手房交易的中介视频号,该中介从“跳电瓶车”(骑电瓶车看盘时,后座中介潇洒腾空落地的场景)吸睛开始,将所有踩盘地的房源信息全部告知观众,将楼层、小区、房价变为明盘,从不遮遮掩掩挨个回复,与众多热衷于玩“私聊”钓鱼套路的房产中介自媒体迥然不同。现在,他已经是沪上顶流房产中介视频号之一,行情再平淡,却每天都会促成交易,各方对他评价甚高,口碑效应又使得越来越多的客户优先选择在他这里成交。这让我们看到了信任与真实的力量,相信这样的中介挣大钱也没有人会眼红。
房产中介自媒体乱象的背后,是个人私欲的恶性膨胀与行业自律的缺失。而自媒体行业准入门槛低,监管机制不完善,也为乱象的滋生提供了可乘之机。相关整治如果再不上强度,对乱象重拳出击,那么胡说八道的短视频还会有流量,总能骗到人。目前各个城市针对房地产领域的虚假宣传行为专项整治,一般为集中约谈,或是对违规“自媒体”账号的阶段性禁言处置,虽然也有效果,但要想让害群之马长记性,还是得加大力度才行。最近沪上某区执法部门对某中介公司和自媒体账号管理者分别作出了罚款人民币3万元和1万元的处罚,下一步还将依法移交房屋主管部门取消该公司网签资格。这既彰显《广告法》和《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的严肃,也足以震慑不以为然者。此举值得推广。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任何一个领域的探索者和引领者都值得钦佩。在房产中介这样一个多年来被诟病的行业,自媒体从业者更应该静下心来,去干真正提升基础服务品质的苦活、累活,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这才是行业健康长远发展的正道。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发表评论
2025-04-15 09:33:49回复
2025-04-15 12:15:23回复
2025-04-15 13:49:20回复
2025-04-15 12:38:24回复
2025-04-15 14:36: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