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汽模”)发布公告,拟以现金方式分步收购东实汽车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实股份”)50%股权。交易完成后,天汽模对东实股份的持股比例将从25%提升至75%,实现绝对控股。
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国内汽车产业链整合进入新阶段,更揭示了传统制造业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的突围野心与潜在风险。
产业协同与资本套利的双重算盘
天汽模作为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龙头,近年面临增长瓶颈:模具业务受制于车企研发周期,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仅6800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4.4%。
此次收购东实股份,核心在于打通“模具设计-零部件量产”链条。东实股份在商用车/乘用车车身、底盘及动力系统零部件领域深耕多年,拥有21项发明专利及“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资质,尤其在铝合金车身和一体化压铸技术上积累深厚。双方协同后,天汽模可为整车厂提供从模具开发到零部件量产的一站式服务,增强议价能力。
资本层面,东实股份2021年股权转让估值21.78亿元,2023年IPO申报时估值飙升至72亿元,虽撤回上市后估值回调,但相较天汽模当前市净率(PB 2.4倍),仍存套利空间。
若以2023年半年净利润1.07亿元推算,动态市盈率约15倍,低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平均20倍水平,这对天汽模而言具有吸引力。
东风系“断奶”难题与财务暗礁
东实股份的“东风系”基因既是优势也是枷锁。其前身为东风公司厂办集体企业,改制后仍高度依赖东风系客户——2023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占比50.7%,而东风商用车销量已连续三年下滑,2023年仅34.3万辆,较2020年缩水38%。客户集中度过高导致其IPO折戟,如今这一风险直接转嫁给天汽模。
财务数据显示,东实股份2022年营收32.58亿元,同比下滑17.8%,经营现金流净流出2.51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0年的68天增至2023年的93天,显著高于行业均值75天。更棘手的是,东实股份改制遗留的18.5亿元负债及每年4000万元的设定受益计划支出,将直接侵蚀天汽模的利润。
资金链紧箍咒与监管高压线
天汽模当前账面货币资金仅8.9亿元,短期借款5.7亿元,若全额现金支付10亿元对价,流动性覆盖率将从1.56骤降至0.89,逼近警戒线。可能的融资路径包括发行可转债、股权质押或引入战投,但公司2020年发行的4.7亿元可转债目前仍处于转股价倒挂状态,融资难度陡增。
监管层对交易的审查重点聚焦于东实股份的独立性。深交所在其IPO问询中已指出,东实股份仍使用“东风”字号,董事长罗元红曾任东风公司总经理助理,核心技术来源存疑。若收购后无法拓展非东风系客户(目前占比不足30%),72亿元估值将成空中楼阁。此外,改制过程中十堰实业以未经评估资产出资的程序瑕疵,可能触发国有资产监管追责。
天汽模与东实股份的联姻,是传统制造业在产业变局中寻求突围的典型样本。这场交易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10亿元资金的筹措能力,更考验双方在技术融合、客户拓展、治理结构上的深度整合。
在资本市场,它揭示了“IPO撤退-并购重组”的新路径,但也提醒投资者:产业链协同的故事再动听,也需警惕历史包袱与监管利剑的双重风险。汽车产业的百年变局中,唯有真正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才能避免成为资本游戏的短暂注脚
(注: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发表评论
2025-04-14 20:49: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