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申东

3月10日,夜幕降临,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公安局韦州镇派出所巡逻队员戴上“古城卫士”红袖标,穿梭于街巷,开启晚间巡逻工作。在巡逻队员中,居民杨云是个热心肠。白天,在居民联络群中,杨云总是第一时间转发反诈警示、邻里纠纷化解指南,积极协助开展社区工作;晚上,又随着派出所巡逻队,自愿参与到义务巡逻中。

“除了像老杨这样的村级巡逻队员,我们还吸纳了辖区党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加入‘古城卫士’群防群治队伍,他们是我们延伸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同心县公安局韦州镇派出所所长张祥告诉记者。

近年来,同心县公安局以“派出所主防”为抓手,巩固“力量、机制、平台”三项支撑,强化基础保障。充实群防群治力量,全面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全面排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评估和分析研判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造科技赋能基层警务平台,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韦州镇派出所创新推行“网格化+警格化”模式,依托综治中心,在辖区11个行政村、125个网格组建“古城卫士”群防群治队伍。他们充分发挥古城卫士队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构建“常态巡、联动巡、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定向巡、实地督访”的“三巡一督”机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评,实现风险隐患早发现、群众诉求快响应、治理力量共凝聚。目前,“古城卫士”群防群治工作队伍人数已从最初的几个人扩大到现在的150余人,覆盖所有行政村、农贸区。

在同心县兴隆派出所,每天上午,社区民警侯登武都会拿着一份“必访清单”,对照上面列出的任务,对沿街重点商户进行走访。“千万别乱扫二维码,别乱加微信群!”他一边叮嘱,一边在“必访清单”上打钩,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整改建议写在清单的对应栏里。

仅仅两三天,兴隆派出所就成功调解了3起矛盾纠纷,让“矛盾结”变“和谐扣”,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按照清单逐项销项,不怕遗漏,这张清单管用得很!”兴隆派出所“五清单”工作法,是兴隆派出所针对社区警务工作创新的模式。

“我们的清单包括‘常态警务清单’‘必访清单’‘重点警务清单’‘防范清单’和‘服务清单’,清单管理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发挥了大作用。”侯登武说。

不久前,宁夏安欣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同心分公司负责人田军将一面锦旗送到兴隆派出所教导员白荣和社区辅警李晶手上,对派出所帮助物业协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表示感谢。李晶在安欣物业公司服务的小区检查安全生产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督促住户整改到位。同时,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社区民警广泛收集社情民意,重点关注辖区治安动态,确保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起初,从未接触过社区工作,我感到十分茫然,警务工作任务清单让我干工作有了‘眉目’,很快找到了感觉。”李晶告诉记者。

“五清单”工作模式让社区民警真正深入、全面掌握社区情况。“面对群众矛盾纠纷和合理诉求,派出所直面问题不回避,通过‘五清单’机制,落实专人负责闭环管理,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兴隆派出所所长周耀峰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今年以来,兴隆派出所运用社区警务“五清单”工作机制摸排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9件,矛盾纠纷调处率达97.96%。

除了依靠群众力量,同心县一些基层派出所在主防业务中还引入了“高科技”,以科技赋能守护一方平安。在同心县下马关派出所采访时,警航小分队成员杨新就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运用无人机寻找离家出走的小孩的案例。

今年开学初,下马关派出所接到报警电话,辖区田园村马某称其上小学的孩子负气离家出走,家里四处寻找无果。

根据马某提供的线索,派出所辅警李洋首先想到了运用无人机。他熟练地操控无人机,集中对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水库等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历经两小时的不懈找寻,在水库附近找到了孩子。

“警用无人机视野开阔、灵活方便,可远程制定飞行计划,有效减少了巡查盲区。”杨新告诉记者。

自无人机投入警务工作以来,已参与各种警务活动60余次,助力安保活动10余场次,协助破获案件5起,开展反诈宣传3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