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北河“焕颜”记  第1张

□ 本报记者 邓君

□ 本报通讯员 张伟 张楚楚

阳春三月,广东省丰顺县榕江北河的一段河堤上,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河岸边不远处的一家炖汤店内,含有炖汤香味的气息仿佛一层薄纱轻轻铺开,覆盖在忙碌的店员和正在低头品尝客家美食的顾客们身上。炖汤店老板看见前来巡河的广东省丰顺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的检察官后,立刻放下从桌上收起来的碗筷,在自己的工作服上擦了擦手,笑盈盈地走到检察官面前,上前握住检察官的手。

“真是太感谢你们让这榕江北河由脏变清,来散步的人多了,我这小店的生意也有了起色。”店老板紧握检察官的手还没有松开,转头就向店里的顾客讲起了炖汤店的“经营史”。

原来,店老板早年选址看中的正是榕江河沿岸怡人风景带来的客源,没想到近年来店门口的河水变浊、河岸变臭,来往的人渐渐少了,炖汤店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徘徊在倒闭的边缘。“幸好,关键时刻检察官出手,到这里巡河检测、监督整改。”店老板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榕江北河就有了明显改变,生意自然又好了起来。

榕江北河是榕江最大支流,隶属珠江流域,全长92公里,是丰顺县的母亲河。曾经,由于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率低以及农业养殖、生活污水、过度使用农药等造成面源污染,河内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河水水质急剧下降。特别是在夏日,随着气温升高,沿河散发出阵阵臭气,2017年该河被纳入广东省挂牌督办的流域性黑臭河。经过系统整治后水质有所改善。2024年5月,榕江北河因水环境质量超标风险等问题,再次被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列为警示案例。

2024年5月底,得知相关线索后,丰顺县检察院迅速组建公益诉讼专班,发挥“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优势,会同县河长办对榕江北河丰顺段全流域开展巡河,通过现场勘查、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深入调查核实问题,并运用无人机航拍精准取证。

经查,榕江北河丰顺段主要存在部分收集管网建设维护不到位造成生活污水跑冒滴漏现象、新建管网错接漏接致使雨污分流不彻底,以及在水源涵养区内部分养殖污水直排入河,引起河水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均超标。此外,在河段随意堆积生活垃圾也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原因。

“江河生态是沿岸城乡居民最普惠的公共产品。丰顺县是中国长寿之乡,更应该守好这个‘金’招牌,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践行好。”专班办案检察官游常庆告诉记者,2024年6月,丰顺县检察院组织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召开了两场公益诉讼圆桌会议,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一同参会,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共同研究工作措施,不断优化整改方案。

同年8月,该院分别向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乡镇政府共8个单位制发了检察建议,建议结合单位职责,针对榕江北河流域水污染问题,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推动受损生态修复,改善江河水质。该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整治工作会议,出台榕江北河流域“禁养区”畜禽养殖关停方案。

相关单位积极落实整改要求,增加排污口、入水口及河流重要断面水质检测频次,加快污水管网统筹建设,推动养殖场排污处理设备升级改造。该县先后投入2.3亿元对榕江北河水环境问题开展源头治理,完善流域沿岸6个镇场44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修复沿岸居民破损污水管11处,并约谈9家河流沿线畜禽养殖合作企业和445户规模以上养殖户,依法关停“禁养区”内造成水体污染的一批畜禽养殖场。通过汇聚法治合力、强化系统施策,江河水体污染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现在河水水质变好了,河边风景也美了起来,散步的人自然就多了。有了人气,自然就有了烟火气。”参与巡河的检察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