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开州区公安局汉丰派出所以“社区警校”为纽带,创新警务工作模式,将平安建设的“大课题”转化为群众身边的“微实事”。将派出所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广场夜市、小区楼栋等各个角落,把平安守护、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了“警务入社区、民意进警营”的良性互通,有效提升了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汉丰街道凤凰社区,社区民警积极探索推行“社区警校”工作模式,提升居民“安全指数”。“社区警校”开班以来,社区治安案件同比下降45%,居民安全感满意度达98.6%。这场基层治理的“静水流深”,正悄然书写着警民共治的新篇章。

资源融合:聚星之光,织平安之网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汉丰派出所联合社区干部,整合法官、律师、调解员等17名专业力量,组建“社区警校讲师团”。这支队伍化身为基层治理的“智囊团”,通过“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机制,将平安服务延伸至临街商铺、小区楼栋等治理末梢。

每周二清晨,凤凰社区民警万晓勇总会带着网格员穿梭在楼宇间。“以前居民有矛盾,报警才处理;现在巡查常态化,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万晓勇说。一年来,他们累计开展联合巡查48次,排查隐患32处,劝阻高空抛物、私拉电线等风险行为。居民王阿姨感慨:“以前总担心楼下夜市吵闹,现在连垃圾桶摆放都有人管,心里踏实多了。”

警力下沉,民意上达。汉丰派出所社区警务室还设立“警情直通车”,居民通过微信群一键上报问题,派出所1小时内必响应。这一机制让“警务围着民意转,警力跟着问题走”,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警随左右丨“小课堂”撬动“大治理” 警民同心绘就基层平安画卷  第1张

警随左右丨“小课堂”撬动“大治理” 警民同心绘就基层平安画卷  第2张

宣教融合:以春风化雨,筑心防长城

防患于未然,消祸于未形。社区警校积极创新“流动讲堂”模式,将平安课堂搬到广场、楼院甚至夜市摊位。32场“移动课堂”中,反诈情景剧、消防模拟演练等沉浸式教学,让4000余名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在“银龄防骗课”上,民警用方言演绎“保健品骗局”,台下老人时而皱眉、时而拍腿。“骗子说我中奖了,要交税才能领钱,这不就和课上讲的一模一样?”70岁的李大爷现身说法,成功劝阻邻居避免受骗。

青少年安全教育同样别出心裁。暑假期间,民警化身“教官”,带领孩子们体验防暴盾牌、学习逃生技巧。12岁的小明兴奋地说:“我学会了用书包挡刀,还知道怎么报警最有效!”生动的课程不仅让孩子们掌握技能,更在家庭中播下安全的种子。

宣教如细雨,润物细无声。社区党委书记坦言 “平安建设不能靠‘喊口号’,要让知识活起来、群众动起来。”数据显示,社区诈骗警情同比下降96%。

警随左右丨“小课堂”撬动“大治理” 警民同心绘就基层平安画卷  第3张

警随左右丨“小课堂”撬动“大治理” 警民同心绘就基层平安画卷  第4张

服务融合:解急难愁盼,暖万家灯火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便民服务站”推出预约上门、帮办代办等6项服务,架起了警民“连心桥”。

独居老人刘奶奶因腿脚不便,一直未办理身份证。社区民警得知情况后,带着设备上门采集信息,7天后便将证件送到家中。“我这把年纪了,还能享受‘VIP服务’!”刘奶奶笑得合不拢嘴。一年来,类似的上门服务已开展34次,覆盖残障人士、高龄老人等群体,为居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帮助。

纠纷调解更显温情。楼上楼下因噪声问题争执半年,社区警校启动“调解回访”机制,邀请双方到社区警校喝茶谈心。民警从法律讲到人情,最终促成两家握手言和。“一杯茶解了千千结,这法子比冷冰冰的罚单管用!”居民赵先生竖起了大拇指。矛盾纠纷的成功化解,让社区多了笑语,少了怨气。

警随左右丨“小课堂”撬动“大治理” 警民同心绘就基层平安画卷  第5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凤凰社区的实践印证:基层治理的“大效能”,始于为民服务的“小切口”。56名平安志愿者从群众中走来,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这方土地,正以“社区警校”为笔,以共建共治为墨,绘就一幅“万家安宁、百姓舒心”的平安长卷。

供稿:汉丰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