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殊音

如果心里有春天,那么夏天是较温和的春天,秋天是较清爽的春天,冬天是较凉快的春天。日日好日,季季如春。

——林清玄

阳春三月,万物竞荣,争相述说着春天的故事。

那天,我出差乘动车从葫芦岛返京。始发时,车厢里只坐到半厢人。我旁边坐着一位妇女,怀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

列车风驰电掣,高歌猛进。想想全程三个多小时,这娘俩此般坐态,一路车马劳顿,该有多辛苦多窘迫。见状我遂起身将座位让给男孩,自己则坐到后排一空座上。人皆有良知,且又不是站着让座,如此举手之劳,何乐不为!周遭投来的赞许眼神,似乎也令我颇感欣慰。

孰料,约摸半小时后,只见年轻的列车员带着中年列车长,径直走到母子身旁。“请问孩子买票了吗?”列车长俯身轻声问道。妇女轻轻摇了摇头。列车员进而解释说:按照规定,成人买了一等座票,可免费带一名儿童,但儿童不能占座。倘要占座,须再购一张二等座票。

“不是我们要占座,是后面那位大叔主动让的座。”她略带委屈如实道来。听到这里,我赶忙探身对列车长说:“我看后面的座位空着,这才想到学雷锋做好事,让出自己的座位。如有何不妥,算我的错。”

身材魁梧面容和善的列车长听罢,诧异地看着我,仿佛在问:头等厢还有空座呢,你咋不坐到那里去?也许,见我是位雪染双鬓的长者,他翕动了几下嘴唇,终于没说什么,而是一脸茫然地走开了。我很庆幸对方没问:你不认识他们,为啥要给他们让座?

稍顷,想到自己的善意之举,无意间让列车长陷入为难,我不免心生不安。突然想到那句听来颇令人费解的名言:善里,往往有看不见的恶;恶里,常常有不被承认的善。可不是,在我自以为让座光荣的善举中,岂不隐藏着些许的恶:我有权利擅自侵占公共资源(空座)吗?倘若规矩开了口子,乘车秩序会不会乱套?比如,会不会有更多带孩子的乘客刻意效仿?会不会有更多二等座乘客钻空子,偷偷过来蹭一等座?经验表明,这并非凭空虚构。兴许,这些人抱持的理由,皆如我所言:座位反正空着也是空着。

列车欢唱奔腾向前,我心也随之浮想联翩: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无心之过、善意之窘,难道还少吗?比如,你好心帮了一个人,往往就意味着害了另一个人,使他丧失了一次原本可能得到的机会;你若热衷于放生,往往会引发商贩更大规模的捕捞……这大概就叫善里有恶。所谓恶中有善。凡此种种,其背后隐藏的善与恶,只是你没有发现或者不愿承认罢了。

车行途中不断有人上车,我只好不断寻找新的空座。行程过半时终于齐装满员,我这才老老实实返回自己的原座。重新抱起小儿的妇女,自是感激涕零微笑以待。其间,列车员往返多次也不曾干预。显然,他们已然默许了我的这一小小善举,宁愿暂时放弃法定的追票职责。

人常说:我心安处是吾乡。化用此话,我心安处是梦乡。记得小时候夜里偶尔睡不着时,母亲总说:那你就试试向所有的家具逐个道晚安。现在想来,相比于数数催眠,这或许不失为一个教育子孙善待万物的小妙招。待物尚且如此,更况于待人。

孔子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意即人的本性是天生的,顺着灵性良知为人行事,就是该走的道路。大半辈子人生之旅启示我:但凡率性如己者,也许正因为不惧“善意之窘”,常热心于以举手之劳,向日行奔忙的有缘之人道日安,故夜晚少有失眠之时,进而也少有向家具道晚安的机会。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庸常日子里,每逢遭遇类似的“让座之窘”,我都会由衷感谢善良母亲的生养和教诲。平生唯愿在良知的指引下信步前行,无怨无悔!

(方殊音,资深媒体人,央媒高级编辑,文化学者。在主耕新闻写作的同时,于小说散文、杂文随笔、诗歌歌词创作等领域也多有涉猎,并发表相关作品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