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南22部门集中开展“法治体检”
人大监督赋能法治政府提质升级
法治日报记者 阮占江 帅标
法治日报通讯员 蒋素珍
3月24日至27日,湖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以“全口径、全覆盖”方式,听取22个省政府组成部门依法行政情况报告,并通过满意度测评开展“法治体检”。这场专项监督行动既晒出各部门法治建设的亮眼成绩,更以人大监督之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
省政府组成部门交“法治体检”答卷
2024年,湖南省政府组成部门在法治建设中展现出强劲动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法治实践成果。
湖南省科技厅以“二十条”政策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厅厅长朱皖在报告中提到,科技厅全力推动高校成果转化“二十条”有效落实,在湘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激增56%,本地转化率历史性突破50%。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体现了科技厅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作为,也为湖南的科技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健全科技创新法规制度,全力配合完成科技进步条例等3部法规规章立法工作,协助开展促进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等“小快灵”立法,以立法形式固化改革经验。推动政策法规有效落实,细化180余项任务,明确16个省直部门落实科技进步条例工作职责,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湖南省工信厅联合省司法厅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积极服务企业发展。全年服务企业10531家,完成“法治体检”3884次,调处矛盾纠纷5000余件。这一系列行动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核查整改合同诈骗、职务侵占等涉企积案1.1万起,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发展环境,增强了企业的安全感和信心。
湖南省民政厅创新“小快灵”立法模式,聚焦民生领域,精准破解民生痛点。在全国率先以“小快灵”等方式,连续4年协助出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等法规,全省民政地方性法规有11部。这些法规的出台,为社区养老服务等民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湖南省司法厅全面梳理省本级涉罚没地方性法规规章144部,研提修改意见48条,清理规范执法类电子监控设备2000套,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深入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整改执法问题193项,清理规范行政执法事项242项,提高了自然资源领域的执法水平。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围绕乡村振兴出台21部省级法规,覆盖茶产业等“三农”发展全链条。这些法规的出台为农业现代化筑牢了法治根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湖南省发改委等16个部门通过书面报告展示依法行政成效。其中,湖南省教育厅编印校外培训监管执法流程图,全年开展执法检查3300余次,压减学科类机构226家,加强了对校外培训市场的监管。全省8.2万人通过行政执法资格认证,158万名公职人员参与学法考法,执法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人大监督亮“智慧评估”成绩单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以创新监督机制为突破口,构建覆盖立法、执法、司法等5大维度的337项量化指标体系,依托“智慧人大”平台实现法治政府建设成效可视化。
2025年2月至3月,7个调研组深入14个市州开展协同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分别面向地方人大常委会和政府,人大代表、企业家、基层一线工作者召开“背靠背”座谈会,鼓励人大代表、企业家和基层一线工作者畅所欲言,针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现状和期待,讲出真实想法,给出意见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收集人大代表、企业家意见126条,既检验市州法治建设成效,又反向完善省级评价指标。
法治政府建设信息化监督平台对22个部门实施动态监测,从立法质量、依法决策、执法规范等维度进行量化评分。
“通过数字平台,各执法部门的相关重要指标以数字形式形象地体现出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李大剑表示,委员们在评价各个部门时有了鲜明的比照和依据,这也让各部门感到倒逼依法行政的压力,明确下一步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监督是发展所急、改革所需、群众所盼、职责所在。委员们建议,政府部门应完善法规的配套措施,落实法定职责,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力度,行政执法从行政管制向行政法治转变,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信息化工作。
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湖南样本”
将法治政府建设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湖南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立法和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方面,湖南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跨部门综合监管办法,全面规范罚款设定与实施,行政执法事项“三张清单”实现三级行政执法主体全覆盖;出台《湖南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基本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中央依法治国办予以推介。
这一系列举措加强了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和规范,提高了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在政务服务方面,“湘易办”汇聚服务事项超1.7万项,“一网通办”1.2万项,首批17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全部落地。通过完善“政企通”平台,提质“一网通办”和“湘易办”,释放了“放管服”改革红利,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在社会治理方面,全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99.47%,“告官见官”“出庭出声”成为常态,行政复议案结事了率达90%。依法防范化解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等领域风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利剑护蕾”等专项行动,破获电诈案件9413起。
以法治“红线”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构建“最多跑一地”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健全诉调、检调、访调、警调“四调联动”对接机制,调处矛盾纠纷62.5万件,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湖南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出台《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持续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推行涉企行政检查扫码规范管理,发布重点产业链法律服务指引,化解涉企纠纷、法律风险4.2万个。“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得到真正落实,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湖南省副省长李建中坦言,法治政府建设仍面临依法行政责任意识需强化、执法规范化水平待提升等挑战。
2025年,湖南将落实23条法治政府建设措施,严格规范涉企检查,推动“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目标,完善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
营商环境离不开地方政务服务和执法水平,是衡量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标。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祁圣芳建议,“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将法治政府建设与优化营商环境统一起来,让经营主体有充分的预期和安全感”。
这场集中“法治体检”不仅是对过去成绩的总结,更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监督促提升的新起点,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湖南样本”。
发表评论
2025-04-08 22:54:15回复
2025-04-08 18:55:26回复
2025-04-08 21:14: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