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见习记者 胡特旗 通讯员 黄河
“完善全省巡回培训机制,建立县域律师赴品牌律师事务所跟班学习制度与疑难案件咨询制度,实现良性互动。”“鼓励规模律师事务所、品牌律师事务所到律师资源不足的县(市、区、特区)设立分所。”……在《贵州省律师行业发展规划(2024-2027年)》中,确定了推进县域律师协调发展、推动省内区域律所均衡发展等贵州省律师行业发展具体任务,也为贵州省县域律师事业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举措。
为满足县域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在司法部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的指导支持下,在省司法厅的坚强领导下,贵州省律师协会不仅依托“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推动实现律师法律服务县域全覆盖;还研究制定律师行业相关扶持政策,在乡村振兴、法律援助等相关领域的律师人才培训方面,参训人数比例着重向县域律师倾斜,在引导设立分所方面,努力实现律师事务所请得进来、留得下来、干得出色,且在2019至2020年间,逐步结束了部分县只有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历史;更通过集中培训、实地调研等方式,帮助县域中小律师事务所开展规范化建设、加强青年律师培养、提升法律服务能力。
如何有效解决,全省律师发展不均衡、县域法律服务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怎样进一步突破,县域律师行业面临的业务单一、人才流失等诸多困境?……面对这些县域律师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近年来,由贵州省律师协会组建的县域律师宣讲团陆续走进全省各县(市、区、特区),以问题为导向,实地了解相关情况、进行深入交流、开展专题讲座,为县域律师事业深度“把脉问诊”,“开良方”解难题。
“如何拓展案源?”“县域律师的准确定位是‘全科医生’还是‘专科医生’”……在县域律师事务所,贵州省县域律师宣讲团成员在一场场“头脑风暴”中,就县域律师执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引导大家不断加强学习研究、业务推广、判断法律服务市场等方面的能力,找准自身执业突破口、破解县域律师事业发展瓶颈。
为实现有计划、分步骤地培养造就一支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发展后劲的县域律师队伍,贵州省县域律师宣讲团在走访过程中,不仅全面调研县域律师的发展现状,还根据县域律师成长需求,“量身定制”培训课程。
在黔东南州凯里市,授课老师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县域律师资源整体分布不平衡、县域律师事务所规模小等问题,开展宣讲;在铜仁市沿河县,授课老师从《贵州县域律师的痛点与机遇》《县域律师刑辩业务创新与发展思维》等方面,进行精彩授课;在遵义市湄潭县,授课老师把培训送到县域律师“家门口”。
贵州省律师协会不仅推动县域律师宣讲团陆续走遍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更推动县域律师“走出去”,向县域律师事业发展较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律师行业,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
“通过专业老师生动地讲授,让我进一步领会到,作为县域律师的使命和责任。”“本次培训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县域律师最紧迫的应当是练好内功,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机遇。”……通过参加全国县域律师示范培训班、西部律师研修计划等优质培训,由贵州省律师协会选送的多名县域律师代表更加坚定了,为县域律师事业发展奉献一份律师智慧和力量的信心与决心。
在贵州省24家司法所,参加“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的广东、安徽、湖北三省24名青年律师,积极投身县域律师事业;在贵州省青年律师“选评树立”人员表扬名单中,常德旭等多名县域律师上榜;在全省范围内,除去2个县域分别设有2家律师事务所以外,其余县(市、区、特区)已分别设有至少3家律师事务所……贵州省律师协会正不断健全完善县域律师事业发展相关工作机制,深化挂钩结对互助工作,逐步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基层法律服务模式,并将通过行政指导、行业推动、律所互助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服务指导和考核管理,不断推进全省律师行业均衡发展,努力以律师智慧和力量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