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3月29日至30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福建厦门召开,明确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吹响了集结号,发出了动员令。

即日起,本报开设“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专栏,全方位展现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本报记者 吴晓锋

前不久,一面绣着“为企业保驾护航正气浩然 给企业排忧解难克己奉公”的锦旗送到重庆市永川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

原来,重庆某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未能按时偿还肖某等14名当事人的借款,肖某等14名当事人来到综治中心“讨说法”。

为更好化解纠纷,入驻综治中心的永川区人民法院法官迅速指导民营企业纠纷调委会开展调解。经过多次深入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既让肖某等当事人看到了还款的希望,又给该公司留出了喘息空间。随后,法官进行司法确认。

如今,在永川区综治中心,多部门协同作战已成为日常工作的常态。

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以“规范化、一站式、网上办”为核心,全面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服务。

重庆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刘伟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目前,重庆全市各区县均设立了综治中心,初步实现了实体化。今年5月底前,重庆将同步推动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综治中心全面挂牌运行,构建起覆盖全市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

记者在永川区综治中心采访时发现,前来寻求帮助的群众只需要在无差别受理窗口反映基本情况,工作人员就会根据实际迅速将案件委派给相关处置平台。

“我们将之前分散在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和社会机构的15项矛盾纠纷调处关键业务实行一个窗口反映登记、一张表单分派流转,引入法院专业力量与窗口工作人员‘背靠背’联合研判群众诉求、精准匹配化解方式,实现矛盾纠纷调处业务‘一窗反映、一门受理、一地综办’。”永川区综治中心主任龙鹏宇告诉记者。

在綦江区,综治中心立足政法职能,围绕有关问题开展调处研究、社会治安形势和社会稳定形势整体研判,突出“实体、实战、实效”,推动区级有关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去年11月至12月期间,綦江区先后发生两起物业涉众矛盾纠纷。綦江区综治中心根据每周平安稳定风险研判情况,以及对全区矛盾纠纷进行分类分析发现,房地产物业纠纷呈大幅上升趋势,可能会对春节期间平安稳定带来压力。

随即,综治中心启动预判预警和调度机制。他们调度区住建委等单位对已出现的风险隐患进行复盘分析,快速查找“病根”,同时调度上述有关单位,加大此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力度。

綦江区综治中心主任石磊告诉记者,2025年春节前,区住建委对物业行业服务违规外包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并提前介入处置了某小区新旧物业交接难等问题16个,有效将物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维护了全区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目前,綦江区21个镇街全部完成“五室一平台”建设,区、镇街二级综治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行。

在江北区综治中心,记者看到中心设置了公共服务区、多元调解区、诉讼服务区、共享法庭区和研判调度区5个功能区,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司法局、区信访办、区公安分局及14个调解组织近百名工作人员入驻开展工作。

“中心重点围绕‘一体化改革’‘法治化解纷’‘智能化支撑’三个方面,着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实战化运行,旨在大力提升辖区安全水平。”江北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郑伟表示。

江北区是“老马工作法”的发源地。近年来,江北区在基层治理中创新打造了“老马带小马”解纷队伍工作法,构建起“一名榜样标杆、十名金牌导师、百名基层能手、千名中坚分子、N名志愿力量”的解纷队伍,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

得益于这支多层次、广覆盖的解纷队伍,在区综治中心的指导统筹下,江北区实施“网格‘首调’、村(社)‘会调’、镇街‘联调’、区级‘终调’”的四级分层递进调处模式,让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重庆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姜天波表示,接下来,重庆市将全面贯彻落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会精神,重点推进县级综治中心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方面规范化,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的目标,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每一项诉求都依法办理,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