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实现营业收入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归母净利润449.60亿元,同比增长64.9%!就在上周,备受关注的中国太保发布2024年度业绩,向市场交出一份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高质量答卷。这也是中国太保圆满完成董事会换届后首个完整经营年度业绩。

寿险、财险、投资可谓中国太保强劲发展的“三驾马车”。2024年,“三驾马车”以“精”促进,价值基础进一步夯实。

——中国太保寿险纵深推进“长航”转型,内含价值稳步提升,业务品质持续向好,保单继续率持续优化。全年实现新业务价值132.58亿元,同比增长20.9%,新业务价值率达16.8%,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

——中国太保产险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综合费用率得到有效压降,车险、非车险均保持承保盈利。全年保费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8%。

——中国太保资产管理持续打磨跨越周期的资产配置框架体系和专业化投资能力,前瞻把握宏观环境变化、政策运行趋势和市场演化中的结构性机会,集团投资资产综合投资收益率6.0%,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

如果说,“三驾马车”为转型发展夯基立柱,“五篇大文章”则成为创新转型的突破口。在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过程中,中国太保不断以创新为“矛”,突破保险服务的边界与上限,不断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

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答卷:营业收入超4000亿元,中国太保持续发力  第1张

科技金融向新而行

强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风险研究,护航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落地多个行业首发产品,探索保投联动模式,科技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

2024年,中国太保围绕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生命周期需求,构建专属科技保险服务体系,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创新支持初创期企业和项目,在北京落地国内首个新材料“中试项目费用损失保险”,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保障;首创“风险监理”模式,依托中科院专家资源,对试验过程进行风险评估与整改建议,助力科技企业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成长期给予持续保障,推出行业首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补偿保险”,并打造“科企帮”科技保险服务案例,2024年6月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入选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十大科技金融产品”。

在知识产权和网络安全保障上,自主研发“保前评估+保中监测+保后响应”服务体系,构建网络安全保险保中监测平台,助力网络安全保险业务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累计为8000余家企业的2万件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提供超44亿元风险保障,强力支撑国家科技创新。此外,基于数据存证平台创新承保模式,推出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安全保险”。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7月,中国太保产险专门成立科技保险专项工作组,并在全国各分公司同步组建科技保险专业团队,从战略层面系统推进科技保险业务。还牵头上海市科技保险工作专班,成立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服务工作站,打通从“窗口”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服务链条。此外,中国太保产险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协助发布首期《上海市科技保险产品目录》及2024年《上海科技保险创新发展报告》,为行业提供政策支撑与实践参考。

针对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定制化服务破解核心难题。

譬如,连续多年首席承保中芯国际、京东方、合肥晶合等龙头企业,并创新推出集成电路研发损失保险、智能汽车芯片产品安全责任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在生物医药领域,构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风险解决方案,推出临床试验责任保险、药品安全责任保险等产品。同时,针对生物医药企业“走出去”需求,提供跨国多中心试验责任风险保障,并创新推出医疗检测补偿责任保险,推动新技术推广与应用。面对蓬勃兴起的低空经济,率先发布全国首个“空中交强险”雏形——低空经济第三方责任险,并实现无人机保费收入快速增长,成功打造航空航天新兴业务第三增长极。

绿色保险打造样本

加大对新能源、绿色交通、绿色技术、碳金融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风险保障力度,创设和配置绿色债权计划、绿色股权计划、产业基金和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全年累计绿色投资规模超2600亿元,打造绿色保险创新样本

2024年,中国太保不断丰富绿色保险产品供给,当前已开发涉及绿色交通、能源及生物多样等多个领域首创产品共34款。继续推进碳汇领域产品创新,落地全国首单“零碳乡村”保险,结合余村”两山”理念实践重点,打造综合方案覆盖山、水、林及生态救助等多个维度,打造零碳乡村保险样本;创新推出全国首个“零碳会议+碳汇保险”服务方案落地,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碳库”转化为“钱库”,为更好实现双碳目标积极探索路径、积累经验;首创红树林保险保障模式,为福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CCER开发提供保险服务,共同助力退化的红树林生境生态系统修复。

目前,中国太保产险已完成生态碳汇类产品手册汇编,包括竹林碳汇、林业碳汇、茶叶碳汇、湿地碳汇、草原碳汇、牡蛎碳汇、红树林碳汇、森林碳汇等创新产品手册汇编,致力于形成标准化产品保障方案。

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多式联运等领域,太保产险不断探索新型保障模式。2024年,全年为452万辆新能源车提供保障约13.1万亿元,与多家新能源车企建立深度合作探索数智化领域创新,推动从承保到理赔的全线上化流程通过开展数字化全面对接,加速构建互利共赢的数字化生态圈。

与此同时,中国太保加速推进各类高碳高排放等环境高风险经营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探索参与各地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度参与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各环节,2024年3月签发了上海市首张示范条款保单。同时,签发全国首例环境信用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费费率挂钩的保单,创新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级作为调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的依据,实现费率与企业环境信用状况的直接挂钩,不仅激发了企业提升环境信用评价等级的积极性,也强化了企业环保主体的责任意识,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中国太保旗下太保资产则聚焦ESG发展理念深耕细作,成都轨交项目严格遵循《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等国内外标准,以轨道交通替代高碳出行,获得联合赤道环境评价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等级绿色认证,为超大城市智慧城轨与低碳发展提供可复制样本。

通过大病保险、惠民保业务、长护保险、农业保险等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升级,持续提升保险服务覆盖面和可及性

2024年,中国太保扩大普惠型健康险保障范围,积极参与各地大病保险、长护保险、惠民保等政策性健康险项目,全年服务超4亿人次。同时,参与多地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险保障试点,累计服务相关平台骑手达4.9亿人次。

厚植服务“三农”情怀,2024年全年新开发1409款农险产品,实现农林牧渔领域产品全覆盖,为1930余万户次农户提供各类农业风险保障,并持续推动三大主粮、大豆及重要战略农产品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围绕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振兴,中国太保产险扩展地方特色保险品种,开展“一县一品”、“一县多品”地方特色保险,助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中国太保产险持续守护全国各地“果篮子”、“菜篮子”和“肉盘子”,截至12月末,为广东、海南、四川、广西等地的苹果、芒果、柑橘、香蕉等种植、收入、价格等提供风险保障;为湖南、海南、山东、甘肃、广东等地的蔬菜种植、价格、收益提供风险保障;为湖南、广西、江苏、吉林、江西等地的鸡鸭鹅畜禽、鸡蛋的养殖、价格、价格指数等提供风险保障;为广东、湖北、山东等地的鱼、虾蟹等提供水产养殖、价格收入、气象指数等各类风险保障。

养老金融彰显特色

深度参与个人税延养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等业务试点;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管理规模超7400亿元;构建“防诊疗复养”康养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太保家园全国连锁经营态势的形成;居家养老服务“百岁居”项目线下体验中心已落地127个城市

中国太保立足保险“两器三网”定位,在利民惠民、助老助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1600余个寿险传统金融服务网点设立“银发服务e空间”,并配置爱心专座、放大镜、老花镜等适老服务设施,提供“一对一”服务指导,让老年客户业务办理无忧。同时,中国太保既有面向高端客户的“太保家园”社区养老服务,也有面向更广泛人群的居家养老服务“百岁居”,让不同需求的长辈乐享晚年生活。

特别是随着旗下高品质养老社区——太保家园全国连锁经营态势的形成,入住量呈明显加快趋势,助推中国太保养老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助力更多长者乐享幸福银龄生活。截至2024年底,中国太保已在全国13个城市落地15个太保家园养老社区,其中已开业运营社区达到9家,长住长者超1300人,其中南京、上海普陀两家社区入住率已超80%。此外,选择到各地太保家园短期居住,沉浸式体验养老服务的客户也日益增多,2024年太保家园短住、短护业务全年实现入住超11万间/夜。太保家园对推动保险主业高净值客户增长产生积极作用,2024年参观接待量超22万人次,全年入住资格函生成超1.3万件,每件资格函对应保单的应交总保费同比上升4%。

为了让广大居民、客户获得更好的服务,太保家园围绕体验、效率和安全,持续提升运营品质。通过培训、质控、技能大赛等,深入开展标准化、特色化体系建设,客户NPS保持在90%以上。

除了在日常生活照护、文化娱乐活动方面让长者们获得贴心的服务,2024年太保家园还聚焦长者们最关心的健康管理方面,着力深化“医养结合”,持续提升家园医护康健的软硬件水平,让长者们更安心。

数智太保加速推进

推进保险大模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场景落地,在服务体系、风险控制、运营管理、投资研究等方面加快技术应用创新,并与华为联手打造保险智算中心全球样板点,推动保险数字劳动力新实践。目前,数字劳动力覆盖近3000人,数字劳动力效率提升近20%

审计数字劳动力、车险在线理赔助手、寿险代理人智能助手……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太保对外发布了一系列数字劳动力的最新成果。这是对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一次重大推进,也是对未来保险服务模式的重新定义。

中国太保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推进保险大模型的应用落地,将其作为“数智太保”2023-2025科技战略的核心。短短一年时间里,中国太保用大模型技术打造了一支覆盖审计、产险、寿险、健康险等多个核心业务板块的数字劳动力矩阵。

数字劳动力落地背后,体现的是中国太保数智化能力的长期积累。通过建设行业首个自主可控的支撑千亿级大模型的全信创基础设施,中国太保不断提升大模型平台训练和推理效率,将大模型训练成为保险产品专家、数学专家、医疗专家、财富规划专家,在保险营销、客户服务、理赔运营、风险管理等保险经营价值链上打造一系列数字劳动力,促进降本增效和模式创新。

借助数字化转型,智慧理赔自动化,健康管理有了更优解。以为全集团健康险理赔作业提供可复制、可共享的数智化解决方案为目标,中国太保“Di08-4 智能理赔服务中台”项目通过整合审核大模型、OCR图像智能解析、深度数据洞察、智能风险评估及实时数据监测等先进技术,打造了一个高效、智能的理赔系统,支持直赔、直连、快赔等多种理赔业务模式,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以太平洋健康险的“蓝医保”产品为例,超过85%的理赔案件可自动完成,其中65%的案件在3分钟内结案,完成了太保健康险全链路自动化理赔从无到有的突破。 

2024年10月,中国太保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国电子信息联合会的通知——中国太保获得 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最高等级5级认证,成为全国首家通过DCMM5 级认证的保险集团。

DCMM5级认证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个新的起点。中国太保表示,将持续完善集团数据管理体系,强化数据要素治理,为保险业务的数智化升级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同时也将以数据驱动业务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保险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树立新的标杆。

与“五篇大文章”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太保始终将“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作为中长期发展目标之一,以集团ESG (2023-2025)为牵引,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公司价值观和经营实践,为股东、客户、员工、政府及监管机构、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创造可持续的综合价值。2024年,中国太保MSCI ESG评级跃升至AA级,领跑国内保险行业。

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答卷:营业收入超4000亿元,中国太保持续发力  第2张

“过去一年的成绩,既是全体太保人砥砺前行的见证,更是未来征程的坚实基础。”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中国太保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焦主责主业,坚定围绕大康养、“AI+”和国际化等战略重点,持续书写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速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目标迈进,更为金融强国建设不断贡献“太保力量”。

本文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