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起,金融监管总局力推“报行合一”落地,对银行保险渠道佣金进行约束。受此影响,2024年银行代理保险收入大幅下降,多家上市险企却实现规模、价值同步增长。同时,“报行合一”政策还取消了银保合作公司数量上限,为头部公司带来利好。如新华保险与超58家银行合作,平安深化“5+5+N”策略等。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廖丹    

  为整治银保渠道销售模式粗放、费用竞争激烈等问题,2023年8月起,金融监管总局力推“报行合一”落地,对银行保险渠道佣金进行约束。

  保通社注意到,2024年,受保险“报行合一”政策等因素影响,保险代理类业务收入大幅下降,带动各家银行的中间收入下滑。

  如平安银行代销保险收入8.43亿元,同比下降超七成,招商银行代理保险收入64.25亿元,同比下降超五成,农行、建行、交行等大行的代理业务收入下降均超过两成。

  随着银保步入更加合规、健康发展新阶段,多家上市险企去年实现规模、价值同步增长。保通社注意到,多家头部险企在年报中表示,公司严格落实“报行合一”要求,优化业务结构,实现银保渠道保费和价值贡献的双增长。

  “报行合一”效果显著

  去年银行代理保险收入大幅下降

  日前,招商银行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代理保险保费1172.25亿元,同比增长21.07%,主要是在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进一步把握住客户长期稳健的资产配置需求。

  在代理保险保费同比增长之下,招商银行代理保险收入64.25亿元,同比下降52.71%,该行称“主要是受银保渠道降费影响”。

  2024年,平安银行代销保险收入8.43亿元,更是同比下降了71.8%。

  国有大行的相关收入也出现了同步下降。邮储银行去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07.53亿元,同比减少103.51亿元,下降20.25%,主要是受“报行合一”政策影响,代理保险手续费收入减少导致。

  农业银行去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55.67亿元,较上年减少45.26亿元,下降5.7%。其中代理业务收入下降20.6%,主要是代理保险相关手续费收入减少。

  建设银行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144.12亿元,较上年减少44.82亿元,降幅23.72%,主要受保险、基金等降费政策影响。

  交通银行2024年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69.14亿元,也下降了14.46%。其中代理类业务收入同比减少17.72亿元,降幅33.6%。

  交通银行表示,主要是受保险行业“报行合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等政策性因素影响,集团代理保险和代销基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24年交通银行代销个人保险产品余额3263.31亿元,同比增长了12%。

  此外,2024年,工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93.97亿元,比上年减少99.60亿元,下降8.3%;中国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65.90亿元,同比减少22.75亿元,下降2.88%。

  上市险企降本增效

  多家公司规模、价值同步增长

  近日,多家头部险企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公司严格落实“报行合一”的监管要求,优化业务结构,实现银保渠道保费和价值贡献的双增长。

  新华保险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516.74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达到历史新高,为138.73亿元,同比增长11.5%;续期保费267.55亿元,同比增长42.8%。

  新华保险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近几年公司银保业务持续发展,价值率逐年提升,价值贡献大幅提高。2024年银保的新业务价值达到25亿元,增速高达516%,价值贡献占比达到了40%,较2023年提升了27个百分点。在新业务价值的增量贡献中,银保业务超过了一半,达到了65%。

  此外,平安、太保寿险的银保渠道规模保费、价值均实现同步增长。平安寿险和健康险业务数据显示,2024年,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2.7%。同时,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217.94亿元,同比增长10.6%。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409.02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新保期缴规模保费108.71亿元,同比增长20.5%。太保在年报中称,公司银保渠道聚焦价值增长,新业务价值贡献显著提升。

  太平人寿银保渠道原保费收入589亿港元,同比增长10.7%,同时银保新业务价值也实现同比大幅增加。公司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银行保险销售网点数目为88908个,较2023年末增加了9911个。

  中国人寿年报显示,银保渠道总保费为762.01亿元,首年期交保费为187.76亿元,续期保费占渠道总保费的比重为60.76%,银保业务规模总体稳定。中国人寿在报告中表示,公司有效推进“报行合一”,强化佣金费用管控,降本增效成效明显,实现渠道一年新业务价值率、一年新业务价值贡献双提升。

  合作网点扩容

  政策利好头部公司银保业务

  银保渠道一度经历过快速增长期,彼时,以趸交万能险为代表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快速扩大规模,推高银保渠道成为寿险行业第一大渠道。近年来,各大险企重拾银保战略,但由于各家保险公司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在给银行的手续费上恶性竞争,也给保险公司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2023年下半年开始,监管部门在银保渠道推行了“报行合一”政策,强化精算假设对产品设计和具体执行的硬约束,加强费用真实性管理。从上市险企2024年年报看,严格执行“报行合一”政策的几大头部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成为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报行合一”落地后,监管取消了银保合作公司数量上限。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了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合作的限制(即“一对三”限制)。在业内人士看来,对于产品和服务优势突出的保险公司而言,还有望在维持较好盈利水平基础上扩大份额。

  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新华保险管理层也将银保渠道规模和价值的增长归因于此。“在广大合作渠道的支持之下,银保渠道通过前端的成本控制和中后台的精益化管理,进一步压缩成本,实现降本增效。从产品端回馈客户,创造价值。2024年由于产品结构的变化、‘报行合一’政策的推行和公司精益管理的纵深推进,银保业务新业务价值率大幅提升。”

  新华保险管理层还表示,外部环境的有利变化,为公司银保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去年网点“1+3”政策的放开,也让公司拥有了更多的网点渠道合作基础。公司已经与超过58家银行开展了银行保险的业务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高效协同的战略合作关系。

  此外,多家公司在年报中提及,扩充合作网点、加强银保队伍建设。如平安深化“5+5+N”策略,与5大国有行深化合作,全面拓展5家全国性股份行合作,并挖掘N家潜力城商行寻求增量;扩充优质合作网点,落实标准化网点经营动作,提升经营效能;强化队伍绩优建设,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和产能。中国人寿大力推动渠道扩面提质,合作银行数量不断增加;持续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丰富银保产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