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吴琦

  3月,一大批科技主题基金轮番发售,机器人、卫星产业、航天航空、半导体材料设备、芯片、人工智能等“多箭齐发”。科创综指系列基金更是掀起发行热潮,数十只基金竞相登场。

  科技投资可谓风靡一时,基金公司也纷纷打造特色鲜明的科技标签。在投资布局与战略宣传上,公募行业陆续推出科技军团、科技战队、科技投资共同体、科技十巨头、科创家族等诸多鲜活的IP,为投资者分享科技红利开启了投资的新航道。

  科技投资IP纷纷亮相

  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低空经济、半导体、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的驱动下,公募基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布局科技赛道,并逐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投资矩阵。

  2024年以来,多家公募机构陆续推出的科技主题基金,均以鲜明的主题定位吸引市场关注。不过,与过往押注单个赛道并对此进行大肆宣传不同,公募基金多以投研团队化、产品矩阵化等形式进行包装宣传,科技投资共同体、科技军团、科技十巨头、科技战队、科创家族、智造军团等诸多IP纷纷亮相。

  比如,鹏华基金打造了“科技投资共同体”,布局20多只科技主题产品,涵盖人工智能(AI)、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并通过主被动结合的“立体化矩阵”实现对细分赛道的精准覆盖。

  围绕科技创新与新兴行业,景顺长城基金打造了一支成员投资风格多元、对科技发展和投资有着独特见解的“科技军团”,产品线的布局涵盖了主动、被动等不同类型。

  作为ETF投资大厂,华夏基金在科技指数赛道深耕已久,及时推出了华夏“科技十巨头”组合方案,聚焦AI板块上、中、下游全产业链,为投资者全面把握科技行情提供丰富的指数工具。

  以工业化投研体系为强力支撑,拥有25位投研战将的中欧基金“科技战队”,通过超20只产品实现了对科技的全产业链覆盖,从上游的半导体、AI硬件,到中游的大模型,再到下游应用端的消费电子、机器人、智能驾驶等。产品既包含了主动管理的行业精选,也涵盖了指数化工具,同时还配置了港股科技主题、科创主题等,满足了投资者的不同投资偏好。

  紧跟科技创新的时代主旋律,博时基金也在科创领域进行了全线布局,通过构建博时科创家族产品体系,助力投资者把握科技投资的机会。

  长城基金则紧密围绕新质生产力方向,持续开发科技主题基金,并通过“智造军团”积极拥抱中国智造的发展新动能。

  此外,基金公司还通过发布行业报告、联合技术企业深化合作等方式,强化科技投资烙印。比如,博时基金设立了首席科技投资官,整合TMT、新能源、大健康等领域的投研资源,打造跨学科、跨行业的科创研究平台;长城基金通过深入一线的专项调研,与头部企业建立合作,实时捕捉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机遇,推出了“了不起的中国智造”系列直播;鹏华基金则推出了“科创中国·灯塔基金”系列新品。

  显而易见,通过对科技趋势的敏锐捕捉,公募基金正构建起多维度的科技投资生态。

  高辨识度IP将投资化繁为简

  为了突出自己的优势,公募基金必须展示大众投资者可能不具备或忽略其重要性的相关能力。

  科技行业的细分领域繁杂,技术壁垒高,估值逻辑也复杂。对于大众投资者而言,即便认知到科技投资的长期价值,但是要在实践中持续长久的获利并非易事。公募基金则能够发挥专业化优势,敢于提前谋篇布局,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团队化协同作战,以“团战”IP的高辨识度将科技投资变得更简洁。

  实际上,通过具有高辨识度的科技投资IP,公募基金行业可为投资者的全面布局提供更多元更丰富的选择。

  某公募机构的一名产品经理表示,近年来,投资者对科技主题资产的兴趣显著增加,投资需求的结构也从单一产品扩展到多元化的宽基指数、行业主题基金等,涵盖了短期交易和长期配置策略。随着认知水平提高,投资者也更愿意采用基金公司提供的科技产品矩阵进行投资。

  长城基金表示,公司全力构建品类完善、规模较大的科技投资产品矩阵,助力广大投资者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中长期投资机遇。

  一位基金投资者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基金公司的科技投资产品矩阵让其对各类产品的特征一目了然,极大地便捷了对科技主题基金的配置。对投资者而言,通过配置科技主题基金,可分享科技行业的成长红利。

  公募与科技共同拥抱“变革”

  针对科技投资,与过往押注单个赛道并对此进行大肆宣传不同,当下公募基金多以全产业链的投资矩阵进行包装宣传,在投研上也更注重团队协同作战。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之所以出现如此显著的变化,背后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在推动。

  首先,是中国在诸多科技领域“开枝散叶”,逐步迎来了业绩兑现期,可为投资者提供较好的投机机遇。公募基金大举投资科技领域,既是响应国家政策导向,也是顺应全球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

  从政策层面看,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新质生产力”列为发展核心,要求金融资本向科技创新倾斜。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也逐步成为了硬科技崛起的战略支撑力量。

  与此同时,科技行业诸多环节正创造巨大的市场机遇。AI技术平权化与AI应用爆发正在重构传统行业,催生万亿级市场空间。在不少领域,科技投资正从“0到1”阶段的主题炒作进化至“1到10”阶段的业绩兑现阶段,长期投资价值已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可见,诸多科技领域从萌芽生长走向开枝散叶,这一过程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遇。

  其次,是经过多年酝酿,不少基金公司在科技产业链的产品布局上已经逐步完善,产品矩阵更趋丰富。比如,长城基金公司旗下主动权益类基金已覆盖了半导体、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算力等多个前沿科技投资主题;景顺长城基金“科技军团”管理的主动权益类科技基金各有侧重,被动类科技基金的布局则从宽基延伸至行业主题,涵盖了A股、港股、美股等市场。

  再次,是科技投资波动较大,通过产品矩阵的形式可以平摊波动风险。尽管前景广阔,公募基金的科技投资布局仍面临多重挑战。技术路径不确定性、数据算力瓶颈、估值泡沫风险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也让科技投资普遍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性。

  景顺长城基金基金经理杨锐文在最新的基金报告中坦言,科技成长股的发展阶段普遍处于早中期,这个阶段的波动率本身就比较大。即便在产业方向的判断上一直有前瞻性并收获阿尔法收益,但是组合的波动率依然不小。

  最后,是公募行业个人英雄主义落幕,投研团队化作战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多公募机构的投研,正从个人主义驱动转向集体智慧驱动。比如,中欧基金率先提出“工业化”投研体系,通过专业化分工、流程化协作,力争输出定位更清晰、风格更稳定、长期超额更可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如同科技领域的变革,公募基金行业当下同样身处变革之中。唯有秉持专业研判、长期视角和开放生态,公募基金才能为投资者把握好科技竞逐带来的投资机遇。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在科技变革中踏浪前行公募基金竞相提升投资IP辨识度)

  (责任编辑: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