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任锐 邢国涵 记者 常鑫

遵义,地处贵州省北部,是被誉为“转折之城”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月25日,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采访团走进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探索“红色+法治”描绘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图景。

长期以来,该社区通过融合“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元素、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完善社区治理制度及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实践路径,推动社区治理更加民主、规范。

E法黔行 | “红色+法治”绘就老城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新图景  第1张

图为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仙在法治文化广场。

“五民主三公开”赋能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地处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地——遵义会议会址之畔,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红色文化延承,社区也因此而得名。

“社区面积约0.2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1939户3344人。纪念馆作为红色旅游的著名景点和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仙介绍,社区内存在流动人口多、管理人员少、居民要求高等实际问题,为此,我们以遵义会议精神为引领,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底蕴,多措并举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持续下降,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从“周恩来遵义‘反贪’”“一张红军收条”等红色故事中提取法治元素,将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等法治精神运用到基层治理工作和群众实际生活中,促进社区有力落实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小微权力清单公示、民主评议等基层民主自治工作制度,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逐步构建起社区居委会、居民、物业、社工等多方参与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据了解,近年来,该社区与群众共同商议,解决了餐馆油烟排放、车辆乱停乱放、空调排水、会址周边治安等问题260余个,推动以红色法治文化绽放基层民主新活力。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社区是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基础。

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深入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走深走实,探索创新“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基层治理机制,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

据介绍,“一中心”是指通过成立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整合社会治理资源,纵横联动、分级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一张网”是指将辖区划分为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配备网格长、网格员,整合各方力量,服务网格辖区群众。“十联户”是指将网格中相对集中居住的村(居)民按照十至二十户左右标准划分联防联治服务单元,民主推选联户长,由联户长负责专门联络联系,采集信息、发现风险、化解矛盾、消除隐患。

遵义市红花岗区司法局副局长王燕告诉记者,通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把综治中心设置在这里,居委会干部、乡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宣传员都进入网格,结合安全排查、民意收集、政策普及、公益帮扶等基层业务开展法律咨询、纠纷排查,矛盾调解等依法治理工作,该社区成为远近闻名的无诉社区。

目前,社区建有网格5个,配齐网格长5名,网格员29名,联户长88名,联铺长47名。2024年以来,社区网格员、联户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33件,成功化解133件,化解率100%,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800余册(份)。

“五维宣教”构筑法治文化阵地

从遵义会议会址出发,沿着马路前行,在子尹路、杨柳街、湘江古道等地,法治文化宣传牌、花坛法治插牌、法治时光长廊等特色各异的法治文化元素不时吸引行人驻足观看。

张仙介绍,这是社区以红色法治内核为发散点打造的法治文化阵地,旨在实现社区红色资源与法治文化并蒂花开、交相辉映,不断提升群众“见法率”。

“穿过这条居民小巷,就能到达遵义会议会址的出口处,这条小巷就是‘纪念馆社区民法典主题街’。”家住遵义的市民郭女士是一名执业律师,带领孩子来主题街学法是很多时候的出行“必选项”。她告诉记者,主题街以民法典为核心内容,聚焦物业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婚姻家庭等与居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通过漫画解析、以案说法的形式,将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把法律精神与价值融入群众生活实际,孩子听得懂也记得住。

近年来,遵义市司法局充分发挥普法牵头作用,跨部门联动,集聚市县优势资源力量,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创新开展网络普法宣传,打造遵义网络普法品牌,构建多元化的立体网络普法生态,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全面提升。在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以“红色阵地立教,红色队伍兴教,红色载体活教,红色机制促教,红色活动助教”的“五维宣教”体系铺陈开来。

“为了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成效提升,一方面,我们通过制作精美的户外公益广告、悬挂法治标题横幅、免费发放法治宣传资料等方式,争取将法治宣传教育覆盖到每一位游客、每一个团队。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走进学校、部队、社区、乡村基层等主动宣讲和实践活动,把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教育推及到更多的群众。”张仙说。

如今,老城街道纪念馆社区获评“全国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贵州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下一步,社区将继续立足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扬基层民主,深化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推动法治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