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唐三彩是一种风格独特的陶器,盛行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2008年,唐三彩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所谓“三彩”,是指在白色素胎上饰以黄、绿、白为主的釉彩,以表示多彩之意。因为大批唐三彩珍品在洛阳出土,故又称“洛阳唐三彩”。
河南洛阳博物馆在经历了春节假期每天的大客流,回归到平时的周末,唐三彩厅又迎来了天南地北的游客。
山东游客方小雨表示,感觉古人的智慧很让人佩服,油然产生一种文化自信。
河南省洛阳博物馆藏品保管部主任石艳艳表示,唐三彩它主要是流行于唐代,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鼎盛的时期。以女俑为例来讲,既有穿裙装的,也有穿胡服的,还有自信满满骑马的。这跟当时社会开放,女性地位非常高的时代气息是比较契合的。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主要分为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种。它以高岭土作胎料,其釉色呈黄、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融化后会自然垂流、相互浸润,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介绍,氧化铜呈现出来绿色,氧化钴呈现出来蓝色,它没有烧到一定温度或者刚上完釉的时候,看上去基本上都是一个颜色。所以说,唐三彩烧制也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唐三彩烧制技艺十分复杂,从选料到塑形,再到入窑经过素烧和釉烧两次烧制,到最终成品,有30多道工序。其中,为增强艺术真实感,三彩人物俑烧成后还需要进行开相,一件作品才算完成。
高水旺介绍,唐三彩一般传统工艺都是全身都上釉,但唯有头部和面部不上釉,因为这釉属于低温釉容易流动。烧完了以后再往上面专门再上彩绘。
唐三彩传统工艺要更好地传承创新是关键。在继承传统唐三彩烧制技艺的基础上,洛阳新一代传承者不断融入新型材料和新工艺,创作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特色作品。
唐三彩的作品线条流畅、色彩艳丽,由此衍生出来的三彩釉画则将立体的唐三彩平面化。在三彩釉色的基础上去提升色彩的丰富性,并融合国画等艺术风格,让三彩艺术出现在更多的创作空间里。
河南洛阳师范学院中国三彩艺术研究院院长郭爱和介绍,他们从传统的三彩技艺的艳亮透流融中提取了它的元素,创造出了上千种三彩釉色。他们把这些釉色用到三彩艺术的创作中,让三彩艺术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场景中。
发表评论
2025-02-22 03:41:02回复
2025-02-22 00:37:24回复
2025-02-22 10:34:13回复
2025-02-22 11:54:33回复
2025-02-22 03:50:13回复
2025-02-22 08:47:47回复
2025-02-22 03:51:32回复
2025-02-22 00:30:16回复
2025-02-22 12:09:58回复
2025-02-22 08:15:44回复
2025-02-22 07:53:55回复
2025-02-22 02:40:25回复
2025-02-22 11:48:29回复
2025-02-22 10:35:44回复
2025-02-22 08:59:20回复
2025-02-22 11:08:17回复
2025-02-22 08:53:45回复
2025-02-22 08:43:39回复
2025-02-22 10:23:1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