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凯
1月13日,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部署新一年工作重点,提出在公共法律服务方面重点提升质量和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服务的便捷、高效和公正。如何点亮质量灯塔和聚起公信星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以提质增效取信于民
服务质量是公共法律服务的立足之本、生存之本、竞争之本,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精研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的多维路径,通过做强党建引领、做实普惠性公共法律服务、做大公益性服务范畴、做全企业服务产品、做细非诉解纷流程、做透普法宣教功效、做好科技赋能等方式方法全面提质增效,以更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取信于民。应加强各类特定群体的基本服务保障,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化手段高效统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将法律援助更好地覆盖到城乡基层,及时妥善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应积极稳妥推进公证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公证、调解、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行业的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
以专精优新立信于行
公共法律服务行业作为国家法治体系建设和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整体提升法律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前沿示范行业,既要做基本服务,也要做标准服务,更要做前沿服务。因此,必须进一步做精专业服务、做优高端服务。在律师、公证、仲裁、调解、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专业领域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的精准有效供给,全面推进预防性法律制度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经过近五年的快速发展,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必须注重强化律师队伍政治引领和律师行业党的建设,深化律师制度改革,注重发挥律所内部管理机制、运营管理模式、服务范式创新等对提升服务质量的促进作用,抓实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和监督管理。应通过优化平台布局与优质服务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法务区的专业服务、高端服务引领功能,提升专业和高端法律服务能力。同时,还应注重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充分发挥国内国际法律服务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对提升服务质量和公信力的促进作用,持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以同频共振增信于众
如何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社会信用水平,全力筑就社会信用之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常态化评价标准和质量评估机制,通过定期评估、用户反馈等方式,对法律服务的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以行业监督管理、行业自律和第三方评价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建构公共法律服务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全方位开展提升服务质量和公信力的舆论宣传,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感知度、接受度和信任度;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精准智能普法宣传的方式方法,借助短视频内容推荐的算法先进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普法宣传教育;推动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深入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组织发动培训的420余万“法律明白人”和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以社会公众的支持理解和同频共振增强提升服务质量和公信力的社会效果。
(作者系华东政法大学公共法律服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发表评论
2025-02-21 12:25:40回复
2025-02-21 14:43:58回复
2025-02-21 12:50:52回复
2025-02-21 09:46:53回复
2025-02-21 18:05:49回复
2025-02-21 18:37:22回复
2025-02-21 18:36:39回复
2025-02-21 16:28: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