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李娜
□ 本报通讯员 马安娜
2024年11月13日上午,《法治日报》记者来到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民法院农产品交易纠纷诉讼服务站采访时,正巧看到法官靳慧云被两名男子“拦住”。
“我们专门从陕西赶来表示感谢,感谢您帮我们追回了大蒜款。”两名男子将锦旗和感谢信送到靳慧云手里。原来,两人曾与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全权代理收购出售大蒜并向公司支付代理费用。后来,公司将涉案大蒜出售后未按约定付款。因双方争议大,诉前、庭前调解陷入僵局。在多次调解未果情况下,靳慧云严把程序关严审证据链,作出了该公司支付两人225万元案款的判决。判决下达后,公司不服,提出上诉,后二审法院经审理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判决生效后,为推进有效执行,靳慧云主动到该公司做工作,向公司负责人分析不执行判决的影响。最终,该公司负责人被靳慧云的耐心打动,很快支付了大蒜款。
带着感情和责任解决好群众关心事,统筹运用行政复议、行政裁决、仲裁、诉讼等多元化手段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济宁市在矛盾纠纷化解实践中,不断探寻定分止争“密码”。“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统一部署要求,推进各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实体化运转,不断擦亮‘和为贵’矛盾纠纷化解品牌,为矛盾纠纷化解提质赋能。”济宁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白平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建强矛盾调解阵地
在济宁曲阜市综治中心,记者看到一楼接待大厅有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教体局、人社局等13家职能部门进驻,设置无差别受理窗口、入驻部门接待窗口、休息等待区等。二楼设置根治欠薪工作专班以及劳动争议调解、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等7个特色调解组织。“一楼窗口统一登记受理矛盾纠纷,到二楼进行调解处理。群众来大厅后,工作人员会优先引导通过调解解决问题。当群众不接受调解,坚决要求通过信访渠道反映时,引导群众走信访流程,实现‘一站式’受理、‘两条线’登记、‘一套班子’办理、一个结果共享。”曲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武凡明介绍说。
建强矛盾调解阵地,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标准化、规范化、实体化。济宁市先后4次召开“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联席会议,明确由党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发挥信访局矛盾纠纷来源主渠道、司法局调解力量主阵地作用,依托综治中心打造市、县、乡三级“1+2+N”大调解工作格局。进驻人员实行“双重管理、中心为主”的管理模式,脱离派驻单位全天候在中心工作。
同时,济宁市规范综治中心登记、受理、分流、交办、调解、督办等程序的标准化流程。在无差别窗口,统一建立事件登记簿,由中心接待服务人员初步甄别判断是否符合调解范围。对符合受理条件的事项,全面记录群众基本信息、反映诉求等,优先引导就地进行调解,快速分流并实行全程监督,各责任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并反馈结果。据统计,2024年全市综治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事件23.01万余件,依规受理率100%、按时办结率99.95%。
推行多元调解模式
2023年3月,邹城市唐村镇西颜庄村兄弟二人因为土地种植问题发生纠纷。由于兄弟二人的土地未分开,怎样处理卖树的钱,兄弟俩产生了矛盾。村网格员了解情况后安抚双方情绪,展开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为了明确土地划分,网格员请双方在调解室与包村律师视频连线,与律师共同引导当事人协商解决。最终,通过多次耐心调解,兄弟二人握手言和。
让每一名网格员都成为调解员。济宁市创新“网格+矛调”工作,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提早发现、化解矛盾。同时,从各行业选取专家、学者和一线精干力量,按照市县不少于5人、镇街不少于3人的标准,打造“金牌调解员”队伍。
如何整合调解资源,聚起工作合力?济宁市创新“下沉式”调解,综治中心牵头成立相关部门和调解专家参与的“下沉”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推出“派驻式”调解,对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邀请专家参与成立调解专班联合攻坚。开展“点穴式”调解,市级每季度抽取一定数量的突发性、群体性或久拖不决、上行问题突出的矛盾纠纷,在全市范围抽调专家,跨区开展调查研究、调处化解工作。
打造调解品牌矩阵
济宁市坚持“和为贵”理念,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注重培育“一县一品牌”,形成了“和为贵”调解品牌矩阵。
任城区着力打造“运河之都·和韵枫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品牌,大力推进“网格+热线+矛调”,健全诉调衔接机制和人民调解员机制,推进源头预防和前端治理,实现“裁诉访调”融合联动同步提升的良性循环。2024年,全区共受理各类纠纷两万余件,办结率97.02%。
汶上县打造“双推送、双化解”品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将矛盾纠纷分流推送至相关主管部门和镇街,促进矛盾纠纷事心“双化解”。2024年成功化解案件5394件,万人成讼率、新收案件数量实现双下降。
嘉祥县推出“嘉和”家事调解品牌,加强家庭婚姻领域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嘉和”家事纠纷调解委员会,通过多个职能部门联动,凝聚家事纠纷化解最大合力。2024年以来,调解组织调解家事纠纷607件,497起案件直接在诉前化解。
微山县优化“湖畔枫桥”特色品牌,结合湖区、边区、矿区实际,打造湖区、边区矛盾纠纷“调解联盟”,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24年全县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93%。
因地制宜重实效,务实创新出特色。“和为贵”调解品牌矩阵亮点频出,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实质性化解。2024年在全市排查的各类矛盾纠纷事项中,镇街、村(社区)两级化解22.09万件,占全市总量的96%。
发表评论
2025-02-21 03:33:22回复
2025-02-20 21:07:02回复
2025-02-21 07:21:12回复
2025-02-21 06:06:54回复
2025-02-21 03:27:48回复
2025-02-20 23:35:24回复
2025-02-21 06:28:36回复
2025-02-21 04:04:55回复
2025-02-21 00:44:01回复
2025-02-20 21:41:22回复
2025-02-21 03:27:15回复
2025-02-21 06:00:13回复
2025-02-21 02:50:33回复
2025-02-20 20:54:5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