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燃气因收费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相关负责人向用户道歉并表示将严肃追责,同时已派驻整改督导专班。然而,公众更关心的是,这次道歉之后,能否真正解决问题,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毕竟去年重庆燃气集团才因抄表错误进行整改,如今不到一年又出现类似问题,涉及20多万户,企业还收到了810万元的罚单。

企业经营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但多次出现重大问题,显然暴露出管理体系和运营流程等方面的短板。燃气服务是民生所需,关乎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重庆燃气屡次犯错,本质上是忽视消费者权益,没有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每一次错误都会消耗公众的信任,使企业信誉受损。

面对民生问题,仅仅道歉是远远不够的。公众不仅期望看到真诚的歉意,更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行动和长效的整改措施。企业必须明白,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失去就很难挽回。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把保障消费者权益放在首位,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主动排查问题,而非等到问题暴露后再被动应对。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对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绝不姑息,督促企业履行责任,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重庆燃气事件也提醒各企业要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强化风险意识,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心间。每一次公共事件都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课,警示企业在逐利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更要坚守公平正义这条底线。

重庆燃气此次以道歉开启整改。希望这不仅仅是形式,而是一次真正的自我革新。只有通过实质整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重拾消费者的信任,重塑企业形象。也只有让公众看到企业的改变和诚意,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有序,企业也才能在市场中获得长远发展。

作者|孙华昌(法治网特约评论员)

监制|余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