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中国行

□ 张广汉

春节前夕,我为古城保护来到湖南省武冈市,只见古城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走进武冈古城木货街历史文化街区,街道两边民居古色古香,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门口挂着灌好的香肠,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在街道上玩耍。这场景点燃了我的乡愁,让我回想起儿时过年的欢乐。古城里的年味是对童年的回忆、对家乡的眷恋,那些熟悉的街巷、古朴的建筑、热闹的市集,都能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愁和温情。这种情感的共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体验在古城里面过大年。

历史建筑古香古色,传统年俗和非遗展示精彩纷呈,文旅消费活力十足……古城过大年好似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喜迎新春的游客们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同时又充满现代活力,流连忘返。这些活动弘扬了传统文化,展现了民俗风情,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公众参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古城过大年还有助于推动当地的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和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古城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其吸引力也在不断提升。在古城过大年,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活动,还能品尝地道的美食,购买特色的手工艺品,这些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城过大年的繁荣景象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让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不断焕发活力、绽放光彩。这就需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保护好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依托历史文化空间,展示节日文化与民俗风情;深入挖掘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创意和设计内涵,提供具有文化魅力的新产品和新业态;同时,还要加强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合作,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交流互鉴中不断繁荣发展。

统筹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法律要先行。文物因为有文物保护法相对来说保护较好,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法律保障不足且急需加强。当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出现矛盾的时候,某些地方重发展轻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长期失修,有的地方“拆真建假”,历史文脉遭到破坏。因此,急需研究制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切实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历史地段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古城过大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对情感的寄托和乡愁的慰藉,是推动当地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古城保护,地方政府要树立保护文化遗产也是发展的科学理念,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在今年首个“非遗版”春节看到,古城里面过大年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成为春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本报记者蒲晓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