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史万森 常煜

“您要办理哪项业务,需要什么帮助?”步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还没等办事群众开口,工作人员便热情地询问。

“综治中心设有综治、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网格化服务管理、诉调对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仲裁、司法调解8个区级层面的中心,成立了14个调解工作室,涵盖民事、信访、金融、物业、执行、婚姻家事、法律咨询等方面。”综治中心常务副主任王伟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以自治区金牌调解员李玉兰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化解信访矛盾多,化解知识产权纠纷多,化解重点、难点案件多,受到群众广泛赞誉。

在二楼一间会客室,记者遇到了前来感谢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张先生。2024年12月,张先生长达两年多的借款纠纷,从临河区人民法院分流至综治中心。经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一个半小时的耐心调解,张先生与对方当事人最终协商达成一致,成功收回全部借款。

“综治中心创新案件分流模式,接到案件后,根据纠纷类型进行繁简分流,对不同性质的矛盾纠纷案件依次按速裁、简案、繁案的模式进行分流。”临河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王亚东介绍,针对可以迅速处理的咨询类案件,交由法律咨询室;需要调解的简单案件交由人民调解;涉及面广以及信访疑难案件,交由信访代办中心,确保难易案件各行其道,繁简分流有序推进。此外,综治中心实行“首问负责制”,保证来访有接待、接待有回复、案件有对接、处理有结果。

近年来,临河区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当前各类社会矛盾成因复杂、化解力量分散、指挥调度不统一等问题,按照“一个平台受理、多个部门联动、情法理全程贯通”的工作思路,成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中心,后更名为综治中心。

临河区创新建立“三全三新”(全方位整合资源,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平台”;全链条配置人员,打造矛盾纠纷依法化解“新力量”;全流程精准施策,推行矛盾纠纷分级诊疗“新模式”)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探索出一条“一站式、零距离、低成本、高效率、一揽子”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路径。此外,不断织密多元解纷“一张网”,先后构建“人大+法院”“政协+法院”“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法院”“法院+企业”“法院+工商联”等解纷新模式,为疑难案件化解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合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前端。“三全三新”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2023年被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评为创新工作法先进典型。

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底,综治中心共收案54167件,结案35580件,为当事人挽回财产损失约15.56亿元;司法确认案件10024件;化解信访案件734件。

巴彦淖尔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高春雷表示,综治中心不断探索多元解纷机制迭代升级,整合融入综治网、法院网、公安网、卫健网、政务网、调解网、信访网、民政网等各种社会治理网络,已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的专业网络平台。破解了资源整合难、指挥体系乱、社会服务散等社会治理难题,确保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每项诉求都有人办。保障各类矛盾纠纷及时调处、就地化解,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