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欣
1月2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自3月15日起施行。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司长张利明表示,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
据介绍,《条例》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长期实践经验上升到法规层面,强化保护第一,突出科学保护、原地保护,全链条、全方位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为古树名木健康生长创造了法治条件。构建政府主导、属地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压实保护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对非法采伐、移植、损害古树名木等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全面追究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针对不同树龄的古树名木,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规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注重管养结合。合理衔接城市、乡村古树名木保护等级划分,允许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城市古树实行提级保护。按照全面但有区别的原则,规定散生古树名木、古树群普查、认定、公布程序,对古树名木位于偏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以及古树名木保护与文物保护相关的情形,分类提出保护管理要求。
《条例》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古树名木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将人工培育、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树木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充分发挥这些人工商品林的经济效益。对于国家级、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等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古树名木,确需移植的,规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在不破坏古树名木资源的前提下允许合理开展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实现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
发表评论
2025-02-15 14:32:37回复
2025-02-15 16:12:08回复
2025-02-16 00:38:07回复
2025-02-15 15:29:19回复
2025-02-15 16:18:01回复
2025-02-15 23:20:48回复
2025-02-15 19:51:07回复
2025-02-15 19:06:51回复
2025-02-15 18:18:26回复
2025-02-15 18:02:18回复
2025-02-15 15:13:47回复
2025-02-15 20:37:05回复
2025-02-15 17:06:38回复
2025-02-15 20:37:05回复
2025-02-15 22:15:36回复
2025-02-15 21:33:31回复
2025-02-15 15:48:04回复